备受瞩目的“大虹桥”规划还在孕育阶段,昨天,早报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目前“大虹桥”区域仍然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包括明确边界、产业定位、交通布局等。上海市规划局、发改委和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正在对“大虹桥”规划蓝图进行研究,而将来这一区域的规划方案可能会进行国际招标。
昨天,曾提出建立550平方公里“虹桥商区”规划建议的华顿经济研究院,再次邀请各方专家就“大虹桥”规划展开研讨,专家普遍提出建议:“大虹桥”区域还需要进一步扩容。
“大虹桥”不能只定位为商务区
>>>在规划中要吸取其他区域的经验教训,不能只发展高端产业,也要发展为高端产业服务的低端产业,既要有服务业,也要有一些制造业,整体的规划理念应该是城市社区。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高骞认为,“大虹桥”综合开发应该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大事件、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上海发展历程看,改革开放30年来,存在着一些城乡发展不平衡、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上海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受市中心辐射相对较少,缺乏高能级的城市中心。
“目前,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上跟浦东新区差不多,但总面积比浦东大,这意味着西部地区的单位产出还不高,市中心区的服务轴到中山公园就断了。”高骞认为,需要在上海西部建立一个城市中心和服务业中心。特别是,由于大浦东远离杭州湾,上海西部地区要成为连接长三角和泛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的中心。
而在“大虹桥”的目标定位上,高骞认为虽然名称上是商务区,但内涵不能只定位为商务区。据透露,目前,上海市有关方面正在开展CBD(中央商务区)布局的调研,以浦东的陆家嘴为例,小陆家嘴的服务业区位值是纽约曼哈顿、东京都的四五倍,但相对缺少创意、设计、都市制造等产业,区域内集中了高端的甲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但为高端产业服务的小产业却进不来。“这样的模式在陆家嘴这样的小区域或许还可以,但换到虹桥这样的大区域,肯定不行。”高骞说。
他建议,“大虹桥”在规划中要吸取其他区域的经验教训,不能只发展高端产业,也要发展为高端产业服务的低端产业,既要有服务业,也要有一些制造业,整体的规划理念应该是城市社区。
86平方公里难以满足空间需求
>>>目前虹桥商务区86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难以满足空间需求,存在周边地区搞项目重复建设的趋势。建议跳出现有的规划范围,扩至300至500平方公里。
“地铁1号线每天早高峰时,从闵行往市中心的车厢里拥挤不堪,而从市中心往闵行方向的车厢里十分空旷。晚高峰时,情况正好相反。”上海市委研究室专家张天明表示,他举这个例子,是希望说明闵行集聚着人才,市中心集聚着企业,每天周而复始地进行大迁移,不但增加了空间负担,而且使人十分疲劳,降低了市民的生活幸福感。“这是典型的城市病。”张天明认为,病根在于规划不合理,人口布局和产业布局是两张皮。
怎么使闵行的人才在当地实现就业?张天明认为,要通过开发虹桥商务区,带动周边产业形成。“依托虹桥交通枢纽建设,整合上海西部资源,是上海继开发开放浦东后,打出的又一张牌,可以提升上海在联系国际国内两个扇面的纽带作用。”
张天明认为,未来虹桥交通枢纽的客流量将占上海对外客流量的一半,实现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群3个小时轨道交通,5个小时京沪高铁,可以称为新时代的大运河。这样便捷的交通条件带动形成的对专业服务业的需求,对科技研发的需求,对教育、卫生、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上海应该主动去承接,从而加速形成上海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未来上海可以有两个CBD,一个是浦东,打通沿海,另一个是虹桥,打通沿江,包括长江、吴淞江和黄浦江。”
他指出,在这样的大规划内,上海要有区位优势,服务水平应该是长三角最高的,直指国际一流。而目前虹桥商务区86平方公里的规划难以满足空间需求,存在周边地区搞项目重复建设的趋势。张天明建议,应该跳出现有的规划范围,扩至300至500平方公里。
而高骞也同样注意到,目前上海“一城九镇”规划中属于上海西部的几个新城,只有松江新城的发展比较快,其他区域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只围绕本区发展,未能与长三角和市中心区对接,而“大虹桥”作为一个标杆,将给上海西部带来发展的机会。但是,首先要解决的是体制、空间不足以及功能定位等问题。他表示,目前虹桥商务区的空间还是比较狭窄,在整个虹桥交通枢纽周边,仅有3至5公里的发展范围,很难存在较多的商业活动,再加上还有禁空区和噪音控制区,可供开发的区域不够多。
可与长三角联合发展“飞地经济”
>>>在发展模式上必须更具开放性。可在“大虹桥”划出一定的区域,采用联合开发的形式发展,与周边其他城市共同经营,以鼓励江苏,浙江的企业总部进驻。
此前,华顿经济研究院在提交给上海市有关部门的规划建议中就曾提出,设立面积达550平方公里的“虹桥商区”,包括闵行区(除浦东部分),松江的九亭地区,嘉定的江桥镇、真新街道,青浦的徐泾镇、重固镇、华新镇、赵巷镇。
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昨天表示,“大虹桥”区域如果能够在550平方公里的大范围进行发展,并成为长三角的中心,在发展模式上必须更具开放性,可采用“飞地经济”模式,在“大虹桥”划出一定的区域,与周边其他城市共同经营,以鼓励江苏,浙江的企业总部进驻。中国与新加坡联合开发的天津生态城就是一个范例。
在提交的建议中华顿经济研究院还提出,“虹桥商区”应当与原来的老城区发展模式不同,是走城乡一体化、组团式发展的路线,以86平方公里开发区为中心,周围形成若干卫星城区。对此,张天明表示了赞同,他进一步建议,在“大虹桥”建设漕河泾-航天城-紫竹研发产业带、环淀山湖科技研发大学,在其中的莘庄与安亭可建设长三角规模最大的文化演出与体育比赛场馆群,在徐泾建设亚洲最大、设施最现代化的会展中心,赵巷依托奥特莱斯建设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佘山依托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亚洲医疗康复中心等。
上海城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施蔷生则提出,“大虹桥”的定位应该是国际贸易中心,与陆家嘴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临港新城的国际航运中心共同形成三个中心、三个载体。
“飞地经济”模式
“飞地经济”模式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