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金融 > 文章详情 搜新闻:

信贷担保由乱及治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北京报道    2009-09-21 13:21

    防控当头

  然而,越来越多的担保融资已经引起了部分人士对投资泡沫增长以及信贷风险扩散的担忧。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房地产行业过多的担保融资不但是推高房价,助长投资泡沫的元凶之一,同时也给银行与上市公司埋下了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近期的国企地王频现,与国企为其房地产公司提供银行信贷的担保不无关联。“由于大量担保资金而带来的拿地‘豪迈’,不但误导市场对未来房价的预期,更使还未调整到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这在投资需求旺盛的当下,极易推涨投资泡沫。”

  与此同时,在这种可预想的投资泡沫风险下,银行风险也被提及。尽管本报记者接触的多位银行人士表示,银行不会因为担保而放宽对融资项目的放贷条件、额度以及利率优惠,但在上述中国银行人士看来,此中风险仍是不可忽视。

  “由于担保融资的项目多是银行不太了解、抵押物不足或者资金回流不够理想的项目,尽管有连带责任担保,但对于银行来说,风险仍是大于抵押贷款。此外,还不排除一些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担保,对一些未达信贷标准的项目进行‘空手套白狼’的暗箱操作。”上述中国银行人士不无担心地说。

  他表示,国内《担保法》出台后运作的时间并不长,现行制度仍然不完善,一旦监管不力,或者将来房地产市场行情逆转,银行则很容易产生坏账。

  而对于房企来说,担保融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市场看来,尽管担保融资减轻了融资压力,但这样却极易形成链条反应,放大房企的财务风险,同时也容易陷入担保纠纷之中。

  这种风险并非空穴来风。在中关村的发展史上,曾经60亿元的巨额担保一直是其扭亏的巨大障碍。直至今年年中,公司本部累计对外逾期担保金额仍高达3.24亿元。其中对联营、参股公司的逾期担保金额为2.7亿元,控股子公司累计逾期对外担保金额为496.31万元。

  2007年,高新发展也曾因对外担保问题爆发,使公司的经营陷入了资金匮乏的不利局面,计提了587.76万元的预计负债。

记者 张晓赫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
新闻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