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第一高楼”引爆2000亿险资地产冲动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投资者报 2009-09-28 15:49
2000亿险资将打乱地产格局
虽然,平安声称资金来源是“第三方信托资金”,但市场更多地认为,10月1日新《保险法》实施险资投资不动产开闸后,届时将有2000亿左右的险资有望介入房地产,某些房地产商获得雄厚的险资撑腰及险企综合资源的支持后,拿地和销售都将快速增长,使原本硝烟迷漫的地产市场争夺更加激烈,甚至改变巨头们的排位格局。
目前,险资投资不动产细则正在制订中,预计最迟在今年底能够出来。“比例最起码是5%,最高不超过10%。”东方证券保险业分析师王小罡对记者表示。
今年上半年末,保险业总资产为3.71万亿元,5%亦即达到1855亿,而下半年各保险公司的资产还在不断增长,也就是说险资至少有2000亿被准入投资不动产。“不动产主要是基建项目,如高速公路、机场、能源、环保等。”参与新保险法修订的南开大学保险系教授朱铭来对记者阐释。但市场和保险公司更多地愿意解读为商业地产甚至住宅地产。
如果2000亿险资进入地产,对于地产来说不仅仅是增加融资渠道的问题。“2000亿持续投入带动的滚动效应和乘数效应,甚至有可能改变房企现有格局。险资由于在经验和人才方面的不足,通常会选择成熟、大型的地产商进行合作,地产巨头们在险资的推动下,在目前新一轮地产热潮酝酿之中,行业排位洗牌在所难免。”某大型地产商高管最近在接受过几家保险公司的投资咨询后,对记者发出如此感慨。
而2000亿元又能掀起多大风浪?今年1~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开发商自筹资金约11045亿元,占总资金来源约33%,那么2000亿将使整个地产自筹资金增加18%。就数量上来说,相当于两个万科的总资产(万科上半末总资产1245亿),相当于万科4年左右的销售额;相当于金地集团5倍的总资产(上半末总资产约382亿),20年左右的销售额。
可以预见的是,现在是险资四处找合适的地产公司合作项目,今后大型地产公司将会主动出击大型险企(如人保、国寿、平安、太保等保险巨头)尤其是在未来银根收紧之时,险资推动将会加剧地产商的竞争,甚至迅速打破原有排位次序。
收益将翻倍
“险资进入地产,不仅给地产商提供宽广的融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保险公司带来高收益的机会。”上述地产商高管对记者强调。
险资之所以对投资地产热情高涨,根本原因在于相对稳定的高收益。同时,在今年1~8月银行投入8.15万亿人民币贷款之后,未来通胀的预期强烈,险资投资地产似乎也正当时。
处于安全性考虑,险资投资范围和额度一直有着严格的限制,导致险资的收益率较低。目前险资70%用于银行存款和债券,其他用于股票、基金、基础设施建设、境外投资等。
从2000~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1%、4.3%、3.14%、2.68%、2.87%、3.6%,此六年的平均收益率仅为3.45%。2007年资本市场的高潮造就了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高达12.1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低至1.91%,今年上半年险资收益率回升至3.44%。可见,险资收益受资本市场影响和经济波动很大。近10年来,险资年平均收益率大概处于年均4%左右。
房地产虽然经历了20年的发展,目前仍是一块大“肥肉”,而且房地产长期的保值增值性,为保险资金提供了适配的投资选择。在王小罡看来,“商业地产能为保险公司提供长期稳定的回报,与保险公司负债久期长的特点相适配。”险资投资股票收益一般为10%,但风险较大;债券收益率在5%上下,虽然安全但收益相对偏低,商业地产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约在8%左右,其安全性和收益率对险企都“正中下怀”。相对于4%的险资平均收益率,2000亿投资地产后,收益将能够翻番。
与此同时,住宅地产的高收益诱惑就更大了。动辄20%的资本收益率让市场所有的资金怦然心动。对于投资绿地、金地合计250亿的投资决策,平安信托表示主要原因是市场对投资地产的热情非常高,“对市场前期客户的调研中,了解了客户对地产的投资偏好,以及大概能够募集资金的额度。”金地集团总裁张华纲也表示,金地项目的收益率没有低于16%的,最高可达70%。在2007年地产高峰期,房地产公司毛利率最高超过55%,最低的也达到了18.65%。
曲线介入住宅地产
虽然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一再强调:“保险机构投资不动产,主要是购买办公用房、投资廉租房、养老实体和商业物业等,目的是要获取稳定的租金收入,保险机构不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不允许进行房地产的炒作。”
但是政策的解读会有多种版本,甚至对于不动产的理解都会因人而异。
申银万国保险业分析师孙婷认为:“投资不动产如商业地产,收益高只是一个方面,最关键是商业地产与保险负债久期相匹配,不过这些资金将难以进入住宅地产。”
而东方证券王小罡直言,“住宅地产也是不动产的一种”。从经济发展及通货膨胀预期来说,住宅地产或是进入的良好时机。
朱铭来教授则认为,不动产主要包括国家的基建项目,并强调投资不动产并非从事商业地产。
尽管各家理解不同,但现实是,在不动产投资还未开闸之前,险企敏锐的市场嗅觉就将其引向商业地产投资,在政策获准之后将会明正言顺地、更加大规模地进入。
平安目前商业地产投资已初具规模,而今又以平安信托的名义延伸向住宅地产。在险资投资不动产开闸之后,或又先行于政策,或将成为险资进入住宅地产的“试点”。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