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企业 > 文章详情 搜新闻:

民营第一大财团上海夺楼诉讼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10-10 09:53

 提要:浙江省高院的判决生效后,明力德法定代表人杨大明数度联系中瑞,要将其保管的公司印章移交,但是,中瑞迟迟未接手。2007年9月,明力德法定代表人杨大明移交了公司公章壹枚,移交人、接受人、监交人,分别有签名为杨大明、黄杨花、章圣望,日期手签为“2007.9.27”。

  短短两年,三个温州民间“财团”接龙式抄入一幢“烂尾楼”。还没来得及包装,身价却已从1亿多元扶摇直上3亿余元。此后,看似毫不相关的第三方“横空”介入更为烂尾楼角逐赛增添了戏剧色彩。而一场银行、福布斯富豪、民营第一大财团间的夺楼较量也正式在上海正式开始。

  9月28日上午10时许,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第18法庭,庭审现场。

  “这份撤诉报告上的公章你们承认吗?”审判长拿过审判席案上一份之前收到的“撤诉申请报告”,问原告代理律师。

  “我们没要求过撤诉,这个不是我们的公章。”原告代理律师上前看后,否认。

  本案的原告是上海明力德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力德”),被告是进驻明力德名下物业“新建业大厦”装修的上海哥德堡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哥德堡”)。

  从表面上看,这个案子是明力德和哥德堡的纠纷,但实际上,纠纷事关中瑞控股财团(以下简称“中瑞”)能否顺利收购明力德和新建业大厦。

  而接下来更蹊跷事情接踵而至,随着司法系统的介入,一股隐秘的第三方势力正逐步浮出水面。

  而整个过程,温州民间“炒楼”资金在房地产市场中,如何结盟、抄底、出套,直至第三方势力插足、变异,如何引爆夺楼战等等,资金腾挪的链条则已清晰可见。

  1. 财团式炒楼

  2003年,来自温州苍南的8名富豪,集合资金出手,介入了上海楼市投资。他们分别是章圣望、朱德龙、杨大明、郑步良、夏成强、黄杨花、陈明佐、杨宗好,个个都是当地民营企业的大佬。8名富商在上海成立了上海明虹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虹投资”)。

  “实际上,这些公司的成立主要目的就在于楼市的投资。”一名股东坦言。紧接着,明虹投资以1.3亿元购买了上海亚新生活广场。

  他们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殊群体——“温州炒楼团”成员,这是温州民间资本活跃在房地产市场投资的代称,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团体,但以组团式快速进出楼市著称。

  公司的股权与物业捆绑式出让是这些投资者自认“合理合法”避税费的一种操作手法。明虹投资为其亚新生活广场的大楼日后纠葛埋下伏笔。

  2005年,是中国楼市出现了一条分水线。之前是楼价快速爬升,之后是宏观调控后的不长的“宁静时光”。

  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4月28日,国务院又出台了“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的八条措施”(“新国八条”)。

  中国房地产市场楼价结束了之前的一波狂飙,而上海正是处于调控的“风暴眼”。此时,温州富豪却嗅到了商机,明虹投资以同样的操作模式,在上海楼市再度出击。

  2005年5月,以明虹投资名义,公开竞购了山东省潍坊市在上海的一处资产——建业大厦。这次的资本联手仅是明虹投资的六名股东,陈明佐和杨宗好并没有参与。

  2006年3月2日,明虹投资6名股东再度出资组建了上海明力德公司(下文简称“明力德”),注册资金1000万元。

  股权分布分别是,杨大明出资200万,持股比例20%,出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章圣望以货币出资250万,占总股本的25%;朱德龙、郑步良、夏成强分别出资150万,占总股本均为15%;黄杨花出资100万,占总股本10%。

  公司成立后,建业大厦归入明力德名下,更名为新建业大厦。明虹投资之前的出资以担保贷款方式划转为明虹投资对明力德的债权。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
新闻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