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认为自己不行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新民周刊 2009-10-10 15:56
面对让人看不懂的上海楼市,注重实用主义的潘石屹并不悲观,相反,他正凭借猎人般的机警与精明,耐心寻觅着价廉物美的“猎物”。
撰稿·任蕙兰(记者) 袁晨雨
上海地产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已有内部人士透露称,监管部门在今年7、8月份已警示银行,“关注商业房地产的风险”;其理由是目前酒店、办公楼等商业运营情况不佳,租住率及租金下降,调整可能还会延续。
一个明显的征兆是:近期沪上高星级酒店出租率、房价大幅滑坡,个别在建项目出现烂尾迹象。
如果用数字来说话,我们看到——
今年上半年,上海办公楼平均租金报价已下跌11%,个别物业从高峰时每天每平方米14-15元降到目前的7-8元;从售价来看,有统计数据显示,8月上海一手产权式写字楼成交均价达2.51万/平方米,这一价格与动辄五六万、甚至超十万的豪宅相比十分“寒酸”。
面对让人看不懂的上海楼市,注重实用主义的潘石屹并不悲观,相反,他正凭借猎人般的机警与精明,耐心寻觅着价廉物美的“猎物”。
“数据显示,目前商业地产的过剩非常严重。”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说,“这也导致北京、上海等地的商业地产稳中有跌。但我们依然不可忽视其中的商机所在。就拿上海来说,南京东路、虹桥、真如和世博四大板块不容忽视。未来的投资有多种选择,像老潘那样胆子比较大的,完全可以投资钻石地段的商业地产。”
中企涌动
今年上半年,陆家嘴集团以17.6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浦项广场;8月,SOHO中国以24.5亿元收购位于南京西路的“东海广场”。两个项目均是中资收购外资。
仲量联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披露,2005年到2007年间,外国投资者购买了中国近60%的高端地产资产,而今年上半年,中资投资占高端地产总投资比例上升到70%,该数字在2008年仅为36%。
上海社科院商业地产专家朱连庆表示,“未来上海高端商圈将不光是外资唱主角,中资企业也应有一席之地。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国内企业,趁外资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挤压、自顾不暇之机果断出手,抄底甲级写字楼。”
朱连庆认为,上半年随着市场整体复苏,金融机构盈利状况开始“回暖”,不少机构计划扩大办公用地,以便扩展业务;另一方面,写字楼盈利模式多元化,既可自行经营,也能进行资本运作,对下半年金融市场不太乐观的机构更将资金投进了高端写字楼。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4万亿货币政策出台,制造业企业“手头宽裕”,但在实体投资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企业拿到资金后,无法进行实体投资,部分资金就流入房产市场,尤其是投资价值较高的甲级写字楼市场。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