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四房企通过IPO聆讯 至少融资200亿港元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证券日报 2009-10-15 11:22
据市场人士透露,恒大地产为预防上市时遭遇市况变动,拟将原定15亿美元集资规模降至7—10亿美元。10月6日,宝龙地产发布公告称,鉴于香港资本市场新股发行方面的波动情况以及公司面向散户发行部分的股份认购不足,计划将首次公开募股筹资规模从6.28亿美元降低至3.53亿美元,而发行价也由原定的每股3.3-4.9港元下调至2.75港元。在宝龙地产内部人士看来,降价、延期实属无奈,因为2008年资本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使得赴港上市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
赴港IPO相对A股容易
记者发现,有一些地产公司对赴港IPO并不“感冒”,转而选择在A股上市,比如绿地集团、中信地产、万达集团以及农工商房产等均在备战A股发行。
那么为何成批的地产公司选择此时扎堆赴港上市,而不选择A股?
“有些房企2007年便开始行动了,但是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转向,未能如愿。但今年总体环境已经有所好转,并且房地产商的业绩都很好。而相对于在A股上市,由于监管部门的一些原因,并没有香港IPO那么容易。因此,赴港上市成为首选。”杨经理表示。
“买地——圈钱——再买地”,在资本市场疯狂的2007年,这样的资本运作模式让不少地产企业获益匪浅,也引发了房地产业的泡沫。在近几个月多个城市房价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资金过度涌入房地产行业容易造成新一轮的泡沫。为了遏制这一现象,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对募集资金用于囤积土地、房源,或用于购买开发用地等的IPO,不予核准。
看来,这些房企选择A股IPO确实面临难题,还不如直接奔赴香港。
“圈钱”行为将推高地价房价
那么他们赴港IPO的动机何在?
“圈钱,这就是房地产商赴港IPO的目的。”杨经理毫不讳言,“现在房企拿地远不如以前那样容易了,拼的就是资金。谁钱多,谁就买地起地,谁就能占有市场份额。有了地,又能再进行融资,这样便具备了无限扩大的可能。可以说,如今资本运作方式已经成为房地产商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人们除了关注房地产企业赴港IPO的动机,更关心这样的举动未来会对楼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杨经理对记者表示。“长远来看,上市后这些资金会流入楼市,导致楼市资金量扩大。但是土地供应是有限的,因而会推高地价,房价便会跟着上涨。这是一个推波助澜的影响。”
【作者: 许洁】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