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人物 > 文章详情 搜新闻:

顾云昌:要反思“高房价”政策制定和执行效率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南方都市报    2009-10-21 12:08

  宏观调控就是调控供求关系

  记:梳理过去历程,我们看到国内房价是从2004年开始大涨,“高房价”成为百姓心头之痛,你曾有个比喻说房地产行业由“牛”的行业变成“过街老鼠”的行业,我们从体制上、市场上该进行哪些反思?

  顾:1998年以后,国内房地产市场才算真正出现,那时房地产业呈现平稳的发展态势,房价上涨的速度也不快,每年保持2%-4%的增幅,2004年以后,房价连续4年高速增长。对于这个变化,首先要明白到底什么因素影响房地产的起落变化?当然是供求关系。为什么2004年开始房地产涨得过快,因为供应紧张,使得供不应求了;为什么2008年房价下跌,因为需求大幅收缩,造成了供大于求。所以宏观调控就是调控供求关系———供求总量关系、供求结构关系,而接下来仔细看需求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又得回到政策层面因素。

  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顾:是的,而现在看影响房地产需求最关键的政策因素是金融货币政策。比如为什么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那么旺?老百姓的购买能力没怎么变化,但为什么那么多新增购买?主要是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放开了二套房贷款,谁买房银行都支持。反过来现在二套房政策严格执行,首付款提高了,利率提高了,有些城市的成交量就在下降了,因为炒房成本就高了,这部分购买人群就没了。

  记:我看近两年显示调控作用的主要就是金融杠杆。

  顾:注重金融杠杆之外还有另一个关键问题。什么决定供应?土地决定供应。例如为什么2003年时广州房价还下降?因为广州的土地供应量在2001年时太大了,花都、番禺等地区有几千上万亩的新增土地。又如为什么近期深圳房价还在涨那么快?因为深圳连续三年在关内没怎么批售土地。

  所以说,我们对高房价问题的反思,关键是要认真地把握好金融货币政策和土地供应状况,以此正确影响房地产市场。我一直说,金融决定了市场的冷热,土地是决定供应的关键。当然,一方面是正确制定政策,另一方面政策的执行也很重要,比如二套房贷政策没变过,关键是之前过度放松了,现在要求严格执行,对市场的影响就立马见效了;又如每年有新增土地供应的计划,但存量土地的盘活又是个大问题,开发商捂地、捂盘等,直接影响了房子的供应量。所以,我们还要反思政策出台后的执行效率。

  看房价变化必须结合宏观经济

  记:近三年的国内房地产市场可谓经历大起大落,房价“过山车”现象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你怎么看?

  顾:房地产市场,用我的话来说,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显示器,因为它是重要支柱产业,它的发展必然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宏观经济有周期的变化,那么房地产也会有起伏波动,我们看楼市变化必须结合宏观经济的变化———宏观经济冷的时候需要启动房地产,宏观经济过热时要收紧银根、控制投资规模,这是房地产收缩的重点。

  近10年房地产市场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1998年启动房改,进入市场买房,这是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房地产的发展也推动了宏观经济、拉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2004年开始调控宏观经济,收紧银根,房地产是重要对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房地产也受到影响,而要刺激经济,首先刺激房地产,一系列宽松政策之后2009年房地产市场率先升温回暖,对宏观经济“保八”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记:接下来,该如何让楼市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顾:我们当然希望房地产市场有持续稳定的发展,但是从历史经验证明,“持续稳定”只是一个主观的要求,客观上不可能做到想象中那样。我们必须允许市场有波动但想办法让波动不要太大———宏观经济有春夏秋冬,那么我们希望房地产的“冬天不要太冷,夏天不要太热”,所以就需要宏观调控政策在“冷的时候要加温,热的时候要降温”,尽可能让市场发展相对平稳一些。

  记:比如现在,大家都在担心房地产税费优惠政策年底到期的问题,会不会又成为引发楼市走向转变的一个关键点。

  顾:这个现在还不好说,谁也没法预测。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取决于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这两大政策由党中央关于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决定的。那么明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还要到新一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才决定。如果仍确定以“保增长”为主要目标,那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房地产政策也就不会有多少变化。以我个人来看,还不要轻易改变现行的政策。【作者: 左娟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
新闻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