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豪宅 > 文章详情 搜新闻:

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城遍布伪豪宅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豪宅网 冯颖   2009-10-28 11:29

  近日,全国各地房价涨声一片,尤其高端住宅更显活跃。据佑威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上海市中心公寓成交均价达3.8万元/㎡,相比一季度上涨近四成多。截至到20日,10月份市中心公寓成交均价进已达4.6万元/平米。若按上海市契税征收标准,140平米即为非普通住宅,也就是说,在市区买一套150平米左右的普通公寓都需六七百万,这对大部分市民来说都成了奢望,更不用说那些千万亿万的豪宅。面对如此高的房价,我们不仅感慨,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城遍布伪豪宅。

  “豪宅”的泛滥

  难道上海真的已经进入了豪宅时代?据析,市中心成交均价的大幅上扬,是与近期豪宅的热销有着密切关系。近期,随着险资和热钱的大量入市,货币信贷的不断扩张,世博效应的增值预期,上海的豪宅倍受境外和外省投资客的热捧,一些有钱的市民也纷纷买房来对抗通胀的风险,就这样房价越买越贵,房价泡泡越吹越大。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政策的调控,地价不断地攀高,上海土地资源稀缺性日益显现,特别是市中心的土地供应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市中心的房价出现了直线上涨。其中销售势头最猛的莫过于徐汇滨江的尚海湾,10月18日开盘当天就卖出了99套,销售额达18亿元,平均每套近二千万,正是这些高房价才拉高了成交均价,似乎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进入质的飞跃,人人都住得起豪宅。其实,这些销售数据并不能代表我们市民的实际居住水平。

  豪宅的误区

  什么是豪宅,顾名思义,就是“富人居住的豪华住宅”。在国外评估一幢豪宅的时候,除了要考虑豪宅的区位、地段、景观、质量、外观、设计独特性和价格之外,还会考虑到豪宅的历史,在建筑史上的代表性、甚至包括居住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等诸多因素。可如今国内市场,“豪宅”一词已经变得本土化,是社会上对高档房屋的一种习惯性称呼。许多开发商为了其销售目的,也不管小区的品质和楼盘的配套设置是否与豪宅匹配,他们在宣传推广时,都以“豪宅”之名冠冕堂皇的卖之,牟取暴利。以至于我们的豪宅也变得市民化,量化,在城中泛滥起来。如今,大部分中产阶层的市民都居住在“豪宅”中,尽管这些公寓有着豪宅的价格,但我们却无法享受到豪宅的品质,这些名不副实的豪宅我们都称之为“伪豪宅”。事实上我们大部分的高端住宅产品阵营中,包括市中心的那些高档公寓和郊区的一些别墅,很多都未必能称得上真正的豪宅,真正的豪宅却是凤毛麟角。

  真正的豪宅

  能称得上豪宅的物业必然具有唯一性,放眼上海豪宅市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三类豪宅,一、上海滩花园老洋房,它们地处繁华地段,宅内建筑精美,风格各异,环境优雅,有着无法再生的人文价值。它们的代表作品:延安西路的嘉道理住宅、愚园路的汪公馆、汾阳路上的白公馆等,这些历史遗留下来屈指可数的花园洋房无疑是上海滩的极品豪宅;二、黄浦江畔滨江豪宅,代表作品:汤臣一品、白金湾、尚海湾,4年前汤臣一品就成了“中国第一豪宅”,4年后白金湾刷新了每平米16万元的记录,尚海湾开盘当日也创造了豪宅的销售神话。由于滨江土地稀缺和一线江景房的供应严重不足,这些稀有的一线江景房便成了黄浦江畔镶嵌的一颗颗“最耀眼的钻石”。三、原生态景观别墅,代表作品:紫园、世茂佘山庄园、檀宫、汤臣高尔夫别墅等。这些别墅之所以尊贵,是源自它们与生俱来的豪宅基因,大腕级的开发实力,比肩国际的建筑团队和王牌物业,无可替代的地理位置,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殿堂级的生活配套圈,高尚质素的居住人群和品味卓然的生活文化,这些都是一般普通豪宅无法比拟的。

  上海虽然已经满城遍布”伪豪宅”,但真正的豪宅绝不会被掩没。因为豪宅的建筑艺术和用材上或许可以复制,但它们占有的稀缺资源是无可复制,那些顶级社区内成熟的人文环境是无法复制的,那些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亦是无法复制的,那些豪宅的历史也不会被时间磨灭。

(文/ 豪宅网编辑 冯颖)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
新闻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