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险资开闸 难撼商业地产格局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时代周报 2009-10-29 11:49
“创业板我们会关注,但我们更期待投资不动产。”近日,一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如此直言。
今年10月正式实施的新《保险法》让保险企业终于拿到了投资不动产的通行证,只要再加上一道“签注”—保监会《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后,上千亿保险资金将合法涌入商业地产市场。但27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在金麒麟论坛表示,《管理办法》出台时间未定。
按照中金公司的预测报告,从国际经验以及中国保险资金股票类权益投资比例的上限来看,预计保险资金的不动产投资比例合理上限应该在10%-15%,初期上限可能为5%,估计保险资金入市将带来不动产投资资金1500亿-1800亿元。
这近2000亿元资金在通胀预期加强之际进入商业地产,是否将会掀起一场波澜?
平安潜水商业地产
作为保险公司里潜水商业地产最深的险企,中国平安无疑是体会最深的。
2009年8月6日,平安信托董事长兼CEO童恺与金地集团总裁张华纲握手,签署了一项框架协议,平安信托将针对具体项目设计股权信托计划,和金地集团共同投资优质住宅项目和城市综合体项目。
不久,平安信托又与绿城集团及四川蓝光集团签署了类似的协议。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平安集团就通过旗下的平安信托将250亿元的大单砸向房地产市场。此举措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在为平安旗下的保险资金进入房地产业建立更为通畅的渠道。
事实上,用某保险公司内部人士的话说,“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缺的只是一个正式合法的说法”。
去年5月,中国平安曾投资18亿元在成都建设酒店、写字楼等综合性物业,被看作保监会放行险资进入商业地产的信号。
2007年11月,中国平安以16.57亿元投得深圳福田中心区的一块地,欲建成高达百层的摩天大楼—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据平安保险内部员工介绍,“部分出租是肯定的,但平安自用率按要求需达60%以上”。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除了摩天大楼,平安以自住和通过平安信托与其他地产商合作项目的名义,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拥有了总计超过百亿元的商业地产项目,而且还正在全国10多个城市洽谈潜在投资项目。
东方证券研究员王小罡介绍,平安在北京的商务楼出租率几乎达到100%,其2007年的物业投资回报率甚至达到了11%左右。据悉,平安保险在2008年已经完成对旗下平安信托、平安资产管理公司等一系列投资平台的整合,并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完成对基建、物业、PE领域投资1000亿元。
像中国平安这样曲线投资不动产的保险公司,新保险法无疑从法律层面为它们“正名”。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