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地产今日挂牌港交所 许家印有望成内地新首富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2009-11-05 10:45
恒大风格延续
获重量级“资本大佬”的支持,为恒大公开招股带来正面影响。10月22日,恒大地产在香港正式招股,根据英皇、辉立、时富、新鸿基、信诚、耀才6间证券行的合计数据显示,招股第二天的累计认购金额较首日跃升了近一倍,达到了29.1亿元,相当于公开发售超购3.5倍。
这意味着恒大两天已获得42.6亿元的认购额,国际配售超额认购情况已突破6倍。吸引了最少377.9亿元资金的关注。恒大地产发行可谓顺风顺水、胜券在握。
“恒大的能量绝不仅如此。”时富金融零售金融业务董事总经理郑文彬认为,恒大自公开招股以来气势如虹,可以持续看好。
截至恒大招股结束,公开发售部分录得超额认购46倍,冻结资金达300亿元,国际配售则录得超11倍的超额认购。
但太平山下的资本角逐并非都是一帆风顺。自7月29日北京金隅赴港上市以来,已有恒盛地产、宝龙集团、华南城等多家房企完成境外上市。在恒盛和华南城招股的时候,香港市场行情很好,所以两家公司定的价格都比较高,但上市后受大市影响一路下降。
到宝龙路演时,不得不大幅下调招股价。当时香港投资者对内地地产股的看法确实一度出现悲观的情绪。
而与恒大地产同期在港招股的另三只地产股禹洲、卓越和明发也反应平淡。10月27日晚,距卓越置业次日招股定价时间还有12个小时,卓越置业宣布搁置IPO。而消息人士透露,明发集团(0846)是否如期上市也仍存变数。
恒大地产一枝独秀被市场关注。市场解释这一现象时认为,恒大的定价极具吸引力,此外恒大地产计划每年派发盈利的10%作为股息,这也成为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是恒大风格在资本市场的延续。”一位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恒大一直以“成本价销售”战略占领市场,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额超越万科。如今许家印将这一低价策略运用到资本市场,为投资者留有明显的升值空间,从而成为今年到港融资额最多的内房股。
聚拢效应让强者恒强
但显然,“低价策略”只是许氏战略的表象。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境外市场对企业IPO的判断标准,更偏重于企业在行业内是否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因此内资优质房企赴海外上市的成功率便相对较高。
目前,恒大地产土地储备覆盖全国24 个城市,面积高达5120 万平方米,已经超越碧桂园成为国内“最大地主”。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些土地大部分购于2006年及2007年,每平方米平均成本仅为445元人民币,具有极高的成本优势。
同时,恒大地产的54个地产项目大部分位于省会级城市,今年前9个月获得合约售楼收益逾230亿元人民币,单季销售面积及金额为同组之冠,且在建面积多达1700万平方米。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皆为乐观。
“房企的市场聚集度,演变成资本聚集度,这反应了‘强者恒强’的市场规律,同时,也说明投资本更加理性。”
2004年开始,许家印就派出小组人马在全国寻找优质土地,这一曾被质疑的举动,如今已经在资本市场上“开花结果”,显示了许家印长远的战略眼光。
2006年12月6日,恒大地产与包括德意志银行在内的四家金融投资者达成交易,向后者发行8亿股可换股优先股,融资4亿美元。这笔交易是恒大地产历史上首轮私募,旨在应付恒大地产亟待支付给中国工商银行的到期2.3亿美元的贷款。
一年之后,即2007年11月,恒大地产即宣布等额赎回这笔4亿美元的可换股交易合同。投行人士表示,投行已与恒大结成利益共同体,当然不会一味逼宫,否则双方的利益都会蒙受损失。
业界担心的是,经过一系列融资后,许家印将极大地稀释股权。然而,恒大最新披露的招股文件显示,在众多融资中,至少有三笔交易为项目融资,本身并不涉及恒大地产的公司股权。正是这几笔关键交易,为恒大地产及时提供了项目拓展的资金。
这三笔交易分别在恒大地产与美林、恒大地产与郑裕彤旗下的周大福之间完成,投资对象分别为恒大在广州、佛山和武汉的三个物业。根据合约规定,恒大地产与美林共同开发广州恒大御景半岛,后者注资1.3亿美元。在佛山和武汉的两个项目中,恒大从周大福分别获得4.82亿元和2.72亿元的中长期贷款。
许家印在仍然享受武汉和佛山两个项目各40%权益的前提下,稍许折让,却引入资金,盘活全局。同时,通过如此合作,牢牢将合作伙伴聚拢在自己身边。此次招股,恒大地产受到香港富豪热捧,正是这种“聚拢效应”的反应。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