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高科被指圈钱十年用于房地产开发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新闻晨报 2009-11-17 10:28
提要:对上述举报信,隆平高科董事会秘书彭光剑昨日表示,目前隆平高科与湖南农科院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举报信中叙述的内容严重不实。湖南农科院退休高工陈绍光举报信中提出的“‘袁隆平’品牌成了保护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冠名的上市公司——隆平高科,正卷入一场举报信风波:11月9日,湖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退休高级工程师陈绍光,在天涯论坛上发表《隆平高科十年黑幕揭秘》的公开举报信,称“隆平高科欺骗股民、上市圈钱,通过黑幕操作为利益小集团谋取巨额的‘创业利润’”。
对上述举报信,隆平高科董事会秘书彭光剑昨日表示,目前隆平高科与湖南农科院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举报信中叙述的内容严重不实。
退休高工举报:
隆平高科是上市圈钱典型
在举报信中,陈绍光称,“隆平高科招股说明书中募集资金的用途是用于招股说明书上列出的11个经过省计委审批立项的工程项目,且全部是农业科技开发项目,总投资56308万元……其实这不过是忽悠政府、欺骗股民而已,钱圈到手后,主要是用于房地产开发与炒股,未见一个项目按照招股说明书上列出的内容及投资予以实施。”
陈绍光在举报信中还提出,“隆平高科是上市圈钱的典型”。
“公司在组建时净资产及现金7583.11万元,按1:0.65936的折股比例折成总股本5000万股。然而,真正出钱的是两个小股东……公司总股本中只有5%是以现金出资,其中省农科院以5家经济实体成建制划归隆平高科,作为出资的资产主要是应收款、债权债务、过期的种子、报废的农药以及应核销而未核销的物资、烂账……成立一个只有5%股本是现金的公司,如果不是为了上市圈钱,能存活下去吗?隆平高科成立的目的,绝非是为了发展高科技农业,而是上市圈钱谋取创业利润。”陈绍光说。
隆平高科董秘:
没有挪用资金炒股炒房
对于网上引发广泛争议的这封举报信,隆平高科董事会秘书彭光剑表示已经看到,并称已将相关情况和湖南农科院进行了沟通。
“信中叙述的内容严重不实。”彭光剑表示,举报信提到的“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上列出的11个农业科技开发项目均未予以实施”肯定是不实的,因为有7个项目已经实实在在地做出来了,另外还有4个是在评估风险之后暂缓了,“后来虽然改变了募集资金的投向,但都用在了农业方面的项目,根本不像信中所说的用于房地产投资和炒股。”“近几年在行业整体偏冷的大背景下,公司的确做了一些调整,进行了部分策略性的投资,但这一比例非常小,占整体经营不超过10%。而在几年前,农业方面的项目更是公司业务的核心和重点,根本不存在信中所说的情况。”彭光剑还以“杂交水稻销售”的情况向记者解释说,“从2000年到2005年,公司杂交水稻的销售额从4000多万元上升到6亿多元,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争议焦点:
“袁隆平”品牌成利益保护伞
隆平高科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等发起设立,以科研单位为依托的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成立之初注册资本1.05亿元。
2000年5月,隆平高科发行A股,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被誉为“A股第一高科技农业股”。
湖南农科院退休高工陈绍光举报信中提出的“‘袁隆平’品牌成了保护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陈绍光称:“隆平高科打出 ‘袁隆平’的招牌,千方百计地将自己的所作所为与袁隆平本人或袁隆平事业捆在一起。从表面看是利用名人效应来吸引投资与拓展业务,其实是用‘袁隆平’品牌作为保护伞,以成功保住既得利益。”
对于这一说法,隆平高科董事会秘书彭光剑坦言,利用名人效应这一方式是很多公司普遍采取的做法,“但关键还得看公司将资金用于何处,实际上公司以杂交水稻为核心,以种业为主营业务方向,创造了很大的价值,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