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金融 > 文章详情 搜新闻:

强心针:2000亿险资可购买京沪广深全部写字楼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2009-11-18 15:56

  2000亿可以买下京、沪、广、深全部写字楼

  在廉租房、养老实体和商业地产等投资板块,商业地产最为看好。近年来,商业地产的回报率在10%左右,由于商业地产投资周期长,收益相对稳健,被认为与保险资金的资产匹配较为吻合,并成为保险资金的主要流向。

  2000亿资金的进入对商业地产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目前,我国商业地产存量规模在2.5-3万亿元左右,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四个一线城市的甲级写字楼约为2000亿元~2500亿元。也就是说,目前可投资不动产的保险资金规模已经快接近全国一线城市甲级写字楼存量总规模。

  保险资金对不动产市场放开,这并不意味着保险资金就能马上投资。中国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人保投控”)总裁刘虹表示,“保险资金进入不动产市场将会是一个持续而长期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致引起资产价格在短期内的大幅波动。”

  对于保险资金对商业地产的准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子欣对记者表示,平安非常关注对风险的控制和资产的匹配,目前对于不动产领域投资也会采取谨慎的态度。

  刘虹认为,“保险资金在短期内还不会大量持有商业物业,究其原因,一方面不动产投资过程复杂、周期较长、对专业能力要求高,保险企业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学习的过程,不会盲目出击;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利率水平较低,物业流动性较为充裕,优质商业物业资源相对稀缺。”

  但这并不排除新政策会引起商业地产价格虚高的可能。王洪副教授认为,如果保险资金借政策出台之机蜂拥而上,盲目入市,庞大的资金量必然带来一、二线城市商业地产价格的上涨,对长远投资不利。

  对商业地产开发商来说,保险资金进入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据了解,由于回笼资金的需要,过去一些黄金地段的商业物业大多为散卖,当保险资金进入后,这些物业可由保险资金“一口吃下”,有利于商业物业的长期保值增值。一位在大型保险集团从事不动产研究的专家对记者表示,“以前商业地产开发的资金大多来自银行,保险资金进入后,标志着新一类专业的商业地产投资机构的出现。”

  赔了算谁的?

  2009年10月30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举办了“中国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专题国际研讨会”,专家学者在会上普遍认为商业地产的投资风险比想象的要高。

  “商业地产可能没大家想的那么乐观,投资房地产就能赚钱是大家的误解。”作为论坛组织者之一的王洪副教授对记者说。

  房地产有一个兴衰的市场周期,一般为8-10年,这几年随着市场成熟度、政策环境的变化,这个周期有变短的趋势。“我国商业地产发展时间较短,第一个周期还没有到来;另外,我国很多地产商业运作的成熟度还不高,这就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王洪说。

  张子欣对记者表示,“房地产投资和PE投资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新方向,之前利用信托平台,平安已经参与了一些房地产和PE项目,储备了不少人才,锻炼了队伍。”

  过去,很多保险公司以自用名义投资商业物业,虽然为写字楼的商业运作积累了经验,但新政策给予可投资领域涉及到酒店、商场、酒店式公寓等多种形式,从而对保险公司专业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晓苏认为,除了直接购买商业物业用来出租,股权投资是一种更安全的投资方式。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
新闻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