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含义是什么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汪同三 2009-12-16 11:40
内容提要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有效贯彻执行,对我国经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回升向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固的外部环境以及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内部环境,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新的形势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根本方向,是要服务于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注重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注重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部署,对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重要成效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世界经济遭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最为严重的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扩散,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急剧恶化。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对外贸易骤然下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失业人员大量增加,社会信心受到严重影响。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局势,党中央、国务院见事早、行动快,决策果断、应对从容,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及时制定和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扩大内需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基本立足点,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做好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各方面工作。经过努力,我们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态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逐步回到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上来。
我国之所以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取得显著成果,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即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财政政策方面,2008年第四季度提出4万亿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2009年在财政预算中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规模,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扩大政府投资,适当减轻税负,优化支出结构,政府投资重点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生态建设,直接增加了即期需求,带动了民间投资,缓解了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经济形势的基石作用。在货币政策方面,较好地发挥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及时性,先是适度降低利率,继而采取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增加货币供给等货币政策措施,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保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的及时落实,帮助困难企业缓解和摆脱困境,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有效拉动了内需,保持了社会稳定。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及时有力的政策措施,在促使我国迅速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止住经济下滑态势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