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宏观 > 文章详情 搜新闻:

明年中国经济十大看点 中国经济如何调结构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新华网    2009-12-17 11:29

  新思路:城镇化助力拉内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会议还提出,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有关专家认为,从会议传递的政策信号来看,明年在增加居民收入、鼓励消费等方面的政策执行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

  


  扩大居民消费将成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手段 资料图

  看点5 内需提升空间有多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目前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日渐悬殊的情况下,扩大居民消费无疑成为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9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阐明了2010年的消费和投资政策重点。

  “消费增速比预想的要好得多。”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巡视员王斌指出,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1%,实际增长17%,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措施,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前三季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但是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比,消费无疑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7.7个百分点的增长中,投资占了大头,贡献7.3个百分点,消费贡献4个百分点。

  王斌指出,明年扩大消费仍有不少有利条件。首先,今年一系列政策的效果将在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后进一步显现。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大多为长线投资,其对消费的协同效应也会在今后逐步显现;其次,消费信心将继续回升,有利于消费规模扩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的转正,也有利于消费增长提速。

  “初步预计,2010年消费市场将以平稳回升为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左右。”王斌对记者表示。

  专家普遍认为,在消费获得良好提升的情况下,其对内需提升的意义会更为重要,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进一步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居民消费,并细化了多项措施,包括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保持政策连续性,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等。而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消费的八项政策,迅速将有关政策落实,足以显现国家对扩大消费的重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当前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财政倾斜,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制约了居民消费的能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对于扩大消费的具体措施,王斌认为,短期目标应立足于引导消费升级,提高消费质量,扩大消费份额,促进消费增长;长期要着眼于改善分配和投资体制,健全社保体系,提高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最终消费率。(记者吴婷)

  看点6 增加居民收入如何发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将要过去的2009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形势严峻,保增长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尽管调结构的呼声一直未有停息,但在千方百计保增长的过程中,对其重视程度有所放松。而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保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结构调整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其中,投资与消费的结构调整将成为核心。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袁钢明认为,结构调整的需求非常迫切。他表示,要促消费就要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除了增加公共事业单位员工的收入,还要提高企业员工的收入,比如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他还认为,目前刺激经济政策仍主要是放在投资上,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的部分举措也未落到实处,预计明年相关政策的力度可能会加大。

  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等则是老话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在保增长的压力下,今年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所放松,并由此带来了一些产能过剩问题,他认为包括区域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等长期结构调整的目标,都需要靠市场动力和加大政策力度予以推动。(记者周鹏峰)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
新闻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