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国经济十大看点 中国经济如何调结构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新华网 2009-12-17 11:29
看点9 区域经济格局如何优化
今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了9个区域发展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出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表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
有关专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突袭我国,使“外向型”经济的沿海地区遭到了严重冲击,扩大内需成为化解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而国家及时出台区域经济规划,就是旨在通过构建新的经济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的“点”、“面”结合,从而进一步夯实扩大内需的基础,壮大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能量,并希望通过发展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来拉动国内消费市场。实践证明,区域经济规划的出台趋势促进了经济的全面提升。
长期以来,由于各地区经济结构雷同,经常会出现争原料与争市场等不合理的地区间恶性竞争。中国人民大学区域规划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可云表示,中国要形成整体优势,首先要求区域范围内不同行政区加强合作。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广杰认为,今年获批的9个区域规划,除了注重沿海布局外,还开始开发沿边,并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同时,将以往的外向型增长结构转变为“外需、内需共同发展”。
从这个战略意图上看,目前我国新的区域经济格局逐渐成形,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中部和西部等横贯全国的庞大经济区域。
在密集出台区域规划的基础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的要求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这意味着目前经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将在2010年得到更多政策支持,资源深加工等产业向西部转移的进程将提速。
张可云表示,今后,东部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结构转换力度,尽快完成由外生工业发展向内生工业发展的转变;西部地区经过十年的基础准备,发展条件已经有了明显改善,西部大开发应该由为发展创造条件阶段向加速现代化阶段转变;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任务十分重,吐故纳新,重振昔日辉煌;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在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在协调区域发展中中部地区应该突出连接东西的纽带作用。(记者李雁争)
看点10 哪些行业有望领跑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日前表示,今年GDP增长将达到8.2%以上,明年则升至10%左右,主要是由于财政货币政策超常规扩张,导致国内投资和消费两大需求超常规扩大。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第四轮上升周期,经济复苏将强劲拉动投资和消费,原材料工业和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领跑。
“迪拜债务危机只是一场局部危机,不会改变全球复苏的大趋势,美国二季度末已经结束了为期两年的衰退,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经济体复苏步伐加快。”他说,“我认为2010年开始,会有持续几年的全球经济复苏,现在处于复苏初始阶段。”
有关专家认为,如果看好经济复苏这条主线,那么直接受经济复苏拉动的原材料工业将首先受益,其中主要包括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四大行业的影响,如果拓宽范围,可以将煤炭业纳入其中。
钢铁行业明年将处于“产能增、需求增、库存稳、成本涨、利润低”的状况,需求面上,明年基建投资仍将维持高位,滞后的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明显上升,下游用钢行业的恢复带动钢材实际需求的增长。西南证券研究员刘喆预计,明年粗钢实际需求量约6.2亿吨,供给略微大于需求,在原材料成本的推动下行业平均价格上涨,全年波动幅度逐渐收窄,渐进走高,资源类钢铁股将受益明显。
有色行业,今年在A股已处于领涨态势,从细分品种看,铜、铅价格涨幅最大,锌居中位,经济强劲复苏预期将继续拉升有色金属行业景气度。国泰君安预计,2010年基本金属还存在20%-40%的上行空间,资源型公司仍是通胀主题和趋势投资的主流板块。资源型公司强于加工型公司,其中铅锌资源、电解铝子行业ROE提升空间较大。具有成本优势的电解铝公司、存在整合预期的铜业公司、黄金公司值得关注。
受益经济复苏拉动和煤矿整合,煤炭业明年仍然将是热点行业。国泰君安分析师杨立宏认为,明年年国内煤炭有效增量2.6亿吨左右,但需求增速达9%-10%,需求增量为2.7亿-3亿吨,煤炭将供不应求。应抓住煤价上涨主线,同时,关注资源重组辅线。
化工行业目前尚处于浅层复苏状态,作为中游制造业的化工行业明年有望延续复苏之路。复苏前期,化工企业将低成本扩张,企业获快速发展,包括改性塑料、炭黑、聚醚等行业,还有季节性需求旺盛的化肥、磷化工行业。
建材领域,对新项目的严格核准和落后产能的大力淘汰将使得明年下半年开始水泥、平板玻璃供给增长收缩的幅度远大于需求,长期以来过剩的局面将开始进入彻底扭转的阶段,企业的盈利预期和估值水平都将获得明显提升。
另外,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将获得巨大发展契机。中美两国对减排的切实承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智能电网、太阳能、风电、核电、电池五大类别将成为低碳产业的重点。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将孕育巨大机会,关键在于高安全性核心材料的研发与成本降低、电池系统设计及制备技术水平的提升、高性能和高可靠电池保护系统的研制、科学充电设备技术与标准的制定方面的突破。(记者叶勇)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