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人物 > 文章详情 搜新闻:

北草:2010,降房价要“头孢、阿司匹林”一起上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北草豪宅网博客   2009-12-21 10:38

  高房价,已经成了中国房地产业比较危重的感染病,而且在感染之际,更伴有严重的“高烧”,“烧得”民怨四起,由此也产生了难以预计的严重后果。

  2009年,国内经济受外部环境影响,是很差的一年,但房地产业却是最“疯狂”的一年。国内一二线城市房价持续暴涨,对中小城市的感染也十分的厉害。央行2009年四季度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约70%的城镇居民对高房价不满。中央一再强调房地产业发展要为改善民生服务,但国内房价无度上涨,“高烧”不退,这不但使政府的社会成本高度透支,公信力也受到质疑,更由于未能控制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使中国的经济正逐渐受到房地产的挟持。受房价“高烧”的感染,国内房地产业似乎正步入一个“恶性”循环。为什么那些“地王”一开标就是十几亿?这与政府的信贷支撑有着密切的关系,接下来的便是房产商囤地热情继续上涨,囤地的实质,已赤裸裸地表明,房价将被继续推高。

  为什么房价“高烧”不退?政府在某种程度上的患得患失成为推动房地产持续过热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房地产投资和主导性投资上的界限模糊,而究竟哪一种投资是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表态。的确,2009年,面临危机之时,房地产为GDP保“8”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由于在宏观的经济结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因此,从长远看,国内经济发展,不可能完全依赖于房地产业。

  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教训,足以引起高度的警戒,由于房地产投资的信贷额度往往是巨大的,同时,对银行、金融系统的诱惑力也是最大的,并且成为发展最快的信贷业务,更由于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其对地方政府所产生的巨额“土地财政”及其支撑,根本没有对房地产信贷和还贷信用及违约等问题有过系统的考虑和引起足够的警惕,这恰恰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大诱因。可以讲,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绝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多“地王”,后市对高房价的支撑究竟有多大把握,仅此,便是信贷违约的隐性祸患无可避免的存在,其结果除了引发银行、金融系统的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及主导性投资同样会带来无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由于2009年楼市的极度疯狂,房价持续高涨,其所带来的隐性连锁反应已有显示,这就是实际内需的迟滞,并且加剧了经济结构矛盾,由此形成巨大的经济泡沫,加剧通胀预期,加剧相应的社会矛盾,这实际上是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从2009年11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传出的信息是2010年大方向是稳定发展,中国将持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稳定发展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大方向,但是对于老百姓而言,能够从稳定发展中得到点什么好处,最为现实的问题,就是要政府解决高房价问题,对高房价必须引起重视,实际上稳定发展的前提就是稳定房价,房价稳定了,真正的市场刚性需求会调动起来,那么,这个拉动内需才有可能得到保障,这个消费需求,包括房地产消费需求,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的市场、民生的改善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消费需求。所以,要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政策,这个政策的根本,就是要了解现在老百姓的现实状况,了解老百姓的心态,房价的调整和下降是个原则问题,中国每个老百姓在房地产这个问题上都有切身利益,假如房价一直高下去,那么,改善民生便是空的。

  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促进凡能够达成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时,明确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十分明确的信号,这就是中央已经对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房价过高的问题有了一个原则性的说法。而且在具体措施上将“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面对高企的房价,政府双管齐下,一方面要遏制高房价,另一方面在住房上注重改善民生。要拉动市场、盘活市场,必须让过高的房价退烧。

  现在社会特别敏感的还是房价问题,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作一些探讨,比如加大土地供应量,坚决打击囤地和捂盘惜售;细化原有的房地产扶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的技术含量,挤压投资需求,降低房地产的过高流动性,关注刚性自住需求,平抑房价,改变目前地产的供应结构,而且必须切断地产的利益链。但是,存在阻力是巨大的,因为我们的房产基本是政府、房产商、银行金融等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一个互相博弈中,经济利益方面又是谁也离不开谁,因此,切断利益链艰难,或者讲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面对2010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要让高房价彻底退烧,必须要“头孢、阿司匹林”一起上,政府是“扁鹊”、是“华佗”,关键看结果。(文/北草)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
新闻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