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人物 > 文章详情 搜新闻:

叶檀:美国大银行基本度过危机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叶檀腾讯博客   2009-12-25 10:22

未来的威胁是通胀与实体经济复苏

  虽然今年美国中小金融机构破产达到140家,但政府力保的大机构基本上平安度过此次危机。

  有明显的证据可以印证这一点。12月23日晚,美国财政部表示,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迄今已经产生至少160亿美元利润。

  事实上,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已经有足够的资金偿还政府的救助资金,以换得在薪酬等方面的更大自主权。迄今为止,花旗集团(CitigroupInc)和富国银行(WellsFargo&Co)表示已经完成共计450亿美元TARP救助资金的偿还。财政部称,花旗和富国银行偿还资金使得TARP计划收回的资金总额达到1640亿美元。如果如美国财政部所预计的一样,,到2010年末,接受救助银行将偿还的资金总额将超过1750亿美元,从而使得纳税人对银行业的风险敞口减少四分之三。

  这起码可以说明两点:首先,大型金融机构已经能够产生赢利、获得投资者信任,从民间获取资金以偿还贷款。第二,银行的资产开始值钱。美国财政部通过收取股息、利息、提前偿还以及拍卖认股权证实现盈利;最初预计2009财年对银行投资的2450亿美元可能损失760亿美元,但现在看来这些投资将带来盈利。

  华尔街的三大投资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盈利水平快速提高。并且看好明年的全球资本市场业务/摩根士丹利预计2010年全球投资银行业务营收增幅最高将达20%,其中包括股市和债券资本市场费用以及纯粹的并购业务。

  大型金融机构可以自保,却不能成为拉动美国经济走出泥潭的火车头,宏观经济数据说明政府的救市举措在拉动实体经济方面,远远不能像拯救大型金融机构一样立竿见影。
  12月2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第三季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年率终值下修至增长2.2%,低于初值的增长3.5%和修正值的增长2.8%。而这一增长也几乎要完全归功于库存补充、政府刺激措施以及“旧车换现金”计划:受“旧车换现金”计划的激励,汽车产出对GDP的贡献为0.81%;联邦政府支出和投资贡献为0.62%;去库存化活动放慢贡献0.69%。

  在以往的经济周期中,去库存化刺激将使经济强劲复苏。2000-2001年和1990-1991年两次轻度衰退之後的复苏都相对温和,之前五次衰退(1982年、1980年、1975年、1970年和1958年)结束後的前两个季度,平均经济成长率达到了6.7%的强劲水平。这一现象证明了进入虚拟经济为王的时代后,由低利率带动的去库存化,只能提升资产品价格,而不能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泡沫经济业已验证,宽松的货币能够拉动资产品价格,却不能拉动实体经济。从1985年泡沫经济开始,日本的资产品价格如地价、房价、股价飙涨三倍以上,与消费基金物价极其平稳,成为战后物价最稳定的时代,经济的表面红火完全靠资产泡沫支撑,一旦泡沫消失,实体经济就进入衰退的二十年,甚至三十年。

  在大型金融机构复苏后,我们将经历数年时间甚至十年的时间,才能看到全球实体经济的全面复苏。

  正因为看到这一点,奥巴马才大力推进新能源与中小企业发展,以前者取代互联网重振生产效率,以后者解决美国严重的就业难题。12月14日,奥巴马向美国主要金融机构的高管表示,他们有义务回报国家,通过增加对小型企业放贷和支持金融改革,帮助经济从危机中走出来。12月22日,奥巴马在白宫会见中小银行和社区银行代表,共同探讨经济、中小企业贷款和金融监管等事宜。白宫发言人珍妮佛(JenniferPsaki)表示,奥巴马总统将向与会者反复强调,不论政府、大小金融机构还是私营部门,都有责任使经济迈上正轨。同时,奥巴马计划与这些中小银行代表讨论向中小企业增加贷款、住房抵押危机和将金融改革政策传达到当地社区的重要性。

  实体经济未好,通胀预期又来。最明显的表现是,美国两年期国债与十年期国债之间的利差在本周一上升至历史新高,两年期国债与十年期国债的利差(即所谓的“收益率曲线”)上触281个基点,远高于今年年初时的145个基点,因为美联储继续将其基准利率维持在0到0.25%的目标区间不变,并且美国财政部延长了标售国债的平均到期时间,人们对于国债避险不抱信心,对于长期国债更是远远避开。

  通胀,实体经济虽然复苏却极其缓慢,全球经济处于狭窄的区间内,蹒跚而行。我们不必对2010年的经济抱太大的指望,当然,二次探底的悲观预期将肯定落空。

  注:明年个税起征点调高是好事,但值得关注的是,税收这一块如何弥补?
  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激励劳动者鼓励创业,还是纯粹的财政支付,补贴低收入者和离退休人员?
  两者性质不同,前者是创造财富使用财富,后者则是分配现有的财富,在现有的财富不敷所用的情况下,怎么办?
  我们处于经济大变革的前夜,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关键取决于建立什么样的内部激励机制,社会资源到达哪些人手中。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
新闻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