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企业 > 文章详情 搜新闻:

上市房企并购第一案 上实控股收编中新地产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经济观察报    2010-01-23 13:05

 “上实系”的“夺嫡”前奏?

  如果上实控股并购中新地产顺利完成,无疑将是国资房企的又一次胜利。而获得中新地产这样一个全国布局的上市房企,不仅为上实控股发展地产业务提供便利,更能在争夺母公司资产上占得先机。

  作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国企,上实集团的土地资产之多令人难以想象。在企业简介有这样一句描述:“上实地产土地储备量位居中国房地产企业之首。”早在2007年,该集团负责人就曾透露公司土地储备高达1亿平方米。这一数字要远远超过恒大地产(行情,资讯,评论)(5100万平方米)和碧桂园(行情,资讯,评论)(4360万平方米)现有的土地储备量。

  “上实集团在上海地产行业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到是上海城开做的项目比较多。”谈起“上实系”的地产业务,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表示:上实集团主业并非房地产,但其确有不可估量的土地资源。“上海城开就是上实集团参股成立的,但完全被淹没在庞大的上实系之中。”

  从2005年开始,上实集团筹划将这些资源注入旗下的上市公司平台,以整合发展地产业务。但上市控股很难从中分取一杯羹。

  上实集团旗下拥有四家涉及地产业务的公司,包括上海实业东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00748,以下简称“上实发展(600748)”)、上实置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和上实控股。而早期上实控股名下只有一家项目公司和一所酒店。

  尽管上实集团并未正式表态,但业内普遍认为上实发展将是未来母公司的地产旗舰。“虽然都是上市公司,但上实发展是上实集团全资子公司,且在A股上市,拥有先天的竞争优势。”上海方方地产机构分析师赵豫川一语概括两家子公司的区别所在。

  2005年至今,上实发展先后拿下包括“远东桥梁”在内的多笔母公司资产,大有整合待发之势。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短板是:上实发展并没有开发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实力和关系网。“要在上海以外的地方取得机会,需要依托当地的民企。”在扩张之初,时任上实发展总裁卢铿也坦言地方国企的局限性。

  因此多年以来,上实发展主要仍靠吸收“上实系”资产发展。不仅版图鲜有扩张,同时近期还因合同纠纷与万科这样的“老大哥”产生摩擦。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实控股的突然崛起耐人寻味。

  2007年底,上实控股以21.31亿元入主上海城开,使后者成为旗下运作地产业务的专业平台。这之后一年,专业度不足的上实发展才曲线收购“兄弟”公司上实置业。

  进入2009年,上实控股突然转型。先是在5月份上调时任上海城开总经理的倪建达任集团副总,而后将旗下医药和消费品两大主营资产剥离,专攻房地产与基建业务。并在8月至12月间从母公司获得6块居住项目,可建筑面积接近300万平方米。

  “两家公司都是在合理利用母公司资产,以后不会形成竞争关系。”对于上实发展与上实控股的业务关系,倪建达并未多谈。

  但愿拿下中新地产的控制权,上实控股不仅将分享后者在全国11个城市、14个项目的收益,同时更能享有其10年发展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资源。届时,上实控股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发能力和融资能力很可能超过上实发展,并让母公司重新考虑资产注入的方向。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
新闻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