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产虎年开演“龙头争霸”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深圳商报 2010-02-11 13:50
2010年,万科能否稳坐地产商的龙头宝座?这无疑是今年地产业内最乐意于“八卦”的话题。
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在去年一波销售狂潮后,万科在地产业的霸主地位已然遭遇来自绿城集团的强力挑战,紧随其后的,还有虎视眈眈的保利地产(600048)等一众地产大佬。而在今年1月份的销售额增长率上,绿城则以同比7倍多的惊人增幅盖过了其他地产巨头,其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锐气不禁令业内浮想联翩:莫非地产业老大的“巅峰对决”会提前至虎年上演?
绿城锐气逼人
在去年第四季度异军突起,一举以510多亿元拿下地产业销售额第二把交椅的绿城集团,今年的开局同样咄咄逼人。
绿城集团最新发布的销售简报显示,1月份,该集团销售额为人民币2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高达745%,共实现合同销售面积(不包括车库、库房)13.8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334%。截至2010年1月31日,集团尚有人民币12亿元未转合同的协议销售额。
除了上述数据外,一则隐含的信息也令业内非常关注:简报还显示,1月份绿城集团共有11个新项目或项目分期推出新房源销售,总推盘面积约14万平方米,而该月份销售面积就达到13.8万平方米,这意味着,尽管政策风声日紧,但绿城集团的产品却依然保持旺销的势头。
绿城集团那逼人的锐气,矛头显然直指“老大”的宝座。此前,绿城集团的掌舵人宋卫平多次在多个场合,隐语或者直白地表达了对万科多年稳坐的地产业头把交椅的觊觎,而最终决战的时间,宋卫平曾将其定为2011年。不过,如果绿城集团的这种销售势头能够持续,那这场巅峰对决的时间,就可能提前至今年。因为,虽然都在奔跑,但万科的速度明显比绿城慢了许多。
万科气定神闲
万科2009年销售额达634亿元。公司发布的1月份简报显示,1月份公司实现销售面积为52.3万平方米,销售金额为62.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3.3%和185.9%。虽然在总量上依然高于绿城,但其在增长率上却大大落后于绿城集团。
而让业内期待这场龙争虎斗提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在去年的圈地运动中,绿城集团疯狂砸钱拿地,储备了丰厚的“原料”:有数据显示,2009年,绿城新增土地面积为406万平方米,可建面积大约为780万平方米,其中,2009年绿城通过招拍挂方式花费的拿地金额大约为313亿元。今年1月份,绿城拿地热情不减,再度增加了四个项目计划,共耗资59.8亿元。按照宋卫平的说法,这些土地的开发,将使得绿城冲击年度千亿规模的销售额,并将在这个等级上与万科一决雌雄。
不过,对于绿城的咄咄逼人,万科的态度依旧是云淡风轻。万科总裁郁亮多次表示,万科重点将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追求质量效益增长,而万科的灵魂人物王石则数度向媒体表达了对这场规模战的“蔑视”。此外,对外界颇为关注的万科拿地策略,万科董秘谭华杰则向记者表示,拿地策略不应押注房价暴涨预期,土地是房屋开发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而对万科来说仅仅是原材料。
结局仍存变数
事实上,在绿城立意和万科在规模上一较高下的背后,是经营理念的尖锐碰撞。总体而言,绿城在住宅领域一直走的是高端路线:高价拿地——造高品质住宅——高价销售。而万科则秉承多年来的稳健策略,“在细分客户的基础上,形成住宅产品体系,建立住宅标准,通过工厂化生产,提高住宅的品质和性价比,在各项目进行未来可能住宅的研发。”始终是万科在住宅领域的运作准则。
另外,资金或成绿城冲击龙头宝座的拦路虎。几个数字可以描述出绿城激进策略背后的压力:2009年,绿城总销售金额中归属于集团的权益金额为人民币334亿元,而当年绿城通过招拍挂方式花费的拿地金额大约为313亿元。这意味着,去年绿城回笼的资金几乎全砸在新增土地储备上,而开发这些土地的巨额资金恐怕又需要宋卫平施展他的财技了。但对于万科而言,资金压力显然要轻松很多。
而2010年房地产政策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卡住了开发商资金的脖子。在这种状况下,是高歌猛进者获胜,还是稳健前行者占优,一切仍存变数。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在绿城的锐意挑战下,巅峰对决才刚刚开始。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