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央企不差钱催涨房价 华远含泪远离北京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世纪经济报道 2010-03-19 13:52
缺钱
3月15日,华远地产共参与了三块土地资源的拍卖会。“光保证金就要6.36亿元,利息的损失已经不少。”任志强曾对华远地产2007年拿地保证金的利息损失做过统计,竟然高达8600万元。
缺钱,是对华远地产此前公开拿地屡战屡败的最大猜想。目前华远手握现金约30个亿,加上银行二三十个亿授信额度,按道理拿下一块土地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但当远洋地产旗下子公司以40.8亿元高价一槌定音摘得大望京1号地块之后,任志强的态度似乎有点暧昧。
“拿地得先有钱,钱呢?看来也不是我无能,是央企太有钱了。”他甚至自嘲说:“我的50个亿算什么,在一线城市也就是一块地的钱而已。”
其实,华远地产和远洋地产都有国企的背景,但显然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华远地产母公司华远集团只是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控股企业,而远洋地产母公司中远国际却是地道的央企。此前远洋地产总裁李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今年公司计划拿出200亿以上的资金用于吸收新的土地储备,总的可动用资金在400亿以上,其财大气粗可见一斑,也难怪华远地产会败下阵来。
“华远地产的定向增发还在审批之中,华远集团能为华远地产所做的担保大约为30个亿,而央企动辄百亿之巨,根本没法比。”任志强半开玩笑地说。“缺少资金实力的开发商,早就自觉地向大城市的高地价低头,朝二、三线城市转移了。而那些对高房价无限愤怒的80后还在坚持要为大城市的房价作贡献,不肯像开发商一样选择适者生存的道路,难怪央企有底气与政策博弈。”
任志强直言,这是金融资源配置的问题。“非央企融资的主要手段是银行贷款,这个利息成本会比较高,央企则可以通过融资票据,成本远低于银行贷款。这样下来,两者的融资成本差距会达到四五个点之多。”
据潘石屹透露,他曾经劝任志强不要去参加大望京1号地的拍卖,争不过人家的,任志强却一意孤行,缴了几亿元的保证金去参加。“据说,举牌举到每平方米一万多元就再不敢举了,真是花钱买丢人。”
看来,至少任志强此次的确是又拿钱买了一次挫败。“这是任志强有史以来第一次承认自己失败。在高价地面前,低下了那永远坚强、高昂着的头。”潘石屹做出了如此的调侃。
光生气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的地方已经糊了,有的地方还没有开。”
2009年时,任志强曾经口出狂言:“五年之内,北京三环以里的房价将上五万。”此言一出,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然而时至今日,这个预言似乎已无过激之处。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的数字表明,今年1月至2月,北京四环路以内的住宅期房均价已经突破3万元。
“按照这种趋势,我之前说的‘三环以内’完全可以改成‘四环以内’。”任志强有了改口之意。
“土地供应结构不合理,人为造成供不应求,房价能不涨吗?”任志强指出,以北京为例,无论是人口增长还是GDP增长,早在2009年就完成了2020年的既定目标。但自2003年实行土地招拍挂以后,北京土地供应就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每年只有6000公顷左右的土地资源,造成目前北京可售房源只有8万套左右。
“为什么用地指标却不能跟着提前呢?就像一个人,你一天给他二两、三两饭肯定不够,总是说饿。但要是连续两天规定他必须吃两斤,他就喊受不了。”任志强说。
而央企垄断土地市场,也是任志强认为造成土地供应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大望京1号地块的拍卖中,华远地产的心理底价接近2万元每平方米,但对于最终拍出2.7万元每平方米的楼面地价,任志强也并不感到意外。
“价格正不正常,要看企业的判断。央企太有钱,把中小型的房地产商都从大城市淘汰出局了。按照这种态势发展下去,央企一定会在个别市场和区域形成垄断。”任志强说:“没有中小型房地产商,房价更难降了。”
曾经依靠博客发表意见的任志强,现在顽强地靠眼镜腿手写微博来说话,有时甚至是一条接着一条。他的好友潘石屹曾经出言相劝,“现在土地和房子市场快乱套了,希望你发表一些理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不要光生气了。”
而任志强的回答是:有些话还是要说的。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