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豪宅 > 文章详情 搜新闻:

深圳:填海建豪宅 致“楼陷陷”频现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新闻晨报   2010-04-09 10:31

    地面在下沉,裂缝赫然蜿蜒在广场上和一些楼盘底部。最近,深圳填海区一些楼盘地面发生沉降后,在地面和建筑的交界处,被撕开了一道道的裂缝。

  深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大规模填海造地,填海区内不少土地被用于发展房地产,建造豪宅。这种现象遭遇了舆论的诟病。专家认为,填海造地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在崇尚科学发展的今天,深圳填海造商品房,使海岸线缩减,海湾城市特征减弱,与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目标背道而驰。
  地面沉降“像美国灾难片”

  近日,记者在深圳填海区看到,一些楼盘地面发生沉降,严重之处,地面和台阶之间撕裂形成的缝隙,足以塞进一个拳头,“局部看上去,有点像美国灾难片中的场景。”深圳市民徐燕向记者描绘说。

  深圳市宝安区政府附近的熙龙湾小区位于填海区内。小区的商铺门外,由于发生沉降,台阶和地面之间出现明显的裂缝。在深业新岸线小区1期的广场上,由于沉降,曾经平整的地面上,下陷的地面使整个广场显得坑洼不平,放置在广场上的花木盆景都出现了倾斜。这个广场周边的商铺受沉降的影响很大,很多商铺外墙底部的瓷片破裂,裂痕四处蔓延。商铺台阶和地面相交的地方,裂缝触目惊心。

  “幸福海岸”“西岸茶城”“熙龙湾”等附近几个楼盘地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沉降。“幸福海岸”和“西岸茶城”的沉降都非常明显,楼面底部处的裂缝随处可见。这些楼盘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楼龄都有四五年之久,相对于其他新盘而言,沉降的效果也最容易显现出来。

  而相关地产专家表示,在国外,填海区通常要经历30年左右,经过海水冲刷和地表充分沉积才可以大规模建设。近年来深圳房价节节攀升,房地产急剧扩张,导致有的填海区完工不足10年就进行房地产开发,土地根基不稳,地表或继续缓慢沉降。

  “楼陷陷”背后是房价疯涨

  记者调查发现,“楼陷陷”事件背后的房地产狂热,弥漫在深圳不少填海区上空。包括前海、后海、宝安中心区等在内的填海区,被称为“大前海”地区,将成为深港合作共建现代服务业的示范区,但这里最为抢眼的却是鳞次栉比的高档豪宅。

  位于深圳南山区后海大道附近的填海区,近年来集中开发了“三湘海尚”“鸿威海怡湾”“皇庭港湾”等10来个高档楼盘。这些高档楼盘价格极其昂贵。在“三湘海尚”销售处,售楼小姐告诉记者,房价飙升得很快,拿高层住宅来说,去年9月5日,每平方米均价才3.2万元,当月29日就涨到每平方米均价4.2万元。

  至于别墅,更是稀缺资源。记者暗访得知,“三湘海尚”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别墅,每套均价2800万元。

  现在,以高档住宅为主的“大前海”地区已经成为深圳楼市的热点,成为带动深圳房价不断疯涨的重要力量。“前海的房价在今年突破2万元/平方米几乎没有悬念,个别楼盘更是进入3万元‘俱乐部’。”深圳房地产信息网新闻与研究部部长周学军表示。

  暴露地方“土地财政”思维

  广东药学院教授刘晓波认为,深圳向海洋要房地产,暴露出地方政府“唯GDP”论和“土地财政”思维。

  深圳“楼陷陷”事件只是填海造地的一个初步后果。从长远看,大规模填海正在改变深圳原有的海洋城市特性。当地群众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岸线越搞越短,船舶越看越小,海风越吹越淡。

  在蛇口,记者发现,由于不断填海,不仅当年屹立于海上的女娲塑像到了岸上,就连当年称为“海上世界”的“明华轮”也已经“移”到了陆地上,周边仅余一圈人造的水池象征海水,变成了“陆上世界”。在这周边的填海区,南海玫瑰园等高档住宅林立。

  记者还了解到,深圳西部海区水质从上世纪90年代的二类养殖水质变为三、四类水质,而且仍在不断恶化中,其中,珠江口海水水质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基本属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四类或劣四类,为严重污染水质,“大量围填海项目是引起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

  深圳有关方面也意识到填海有可能引起生态环境问题,曾明确提出“深圳沿海总体上不宜进行大规模填海工程”,但实际上的填海工程却远未停止。据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网站资料显示,2020年前,深圳填海造地将接近100平方公里,目前已填海面积30多平方公里,所有已列入深圳市各类城市建设研究的待填海区,超过已填海面积的两倍。

  “这绝不是深圳向世界一流城市叫板的方向。”刘晓波说。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
新闻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