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降价的深层原因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 2010-06-17 09:07
模式诱因
由于没有公开的财务数据,资金链争议短期内不会有定论。但是,有分析人士指出,绿地房地产开发模式,或许就是其降价的另一层诱因。
一方面,绿地热衷于各地的地标性商业建筑的投资开发,这一类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沉淀,投入高且资金回报周期长;另一方面,绿地在各地均以“大盘开发”模式为主,甚至是“造城”项目,动辄占地上千亩的大盘比比皆是。这一类大盘开发项目,同样对资金要求很高,不仅前期土地需大量投入,而且更需要快速消化,获取滚动开发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
据介绍,今年绿地将“重点加大商业综合体、酒店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的投资力度”。上述大连、济南、南昌等地项目,多为当地地标性建筑。
以大连为例,今年5月底,绿地与大连市政府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拟在大连市开发建设世界第三、中国第二、东北第一高楼,两个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投资额14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绿地经营中的商业地产已达到150万平方米,约150亿元规模;在建的商业地产项目更是超过1000万平方米之巨。
“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超过千亿元,其中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投资巨大,周期漫长,对企业资金要求颇高,以往一栋高楼拖跨一个企业的案例不胜枚举,更何况这么多项目集中于同一个企业。”上述业内人士担忧。
同样,大盘项目对资金要求也很高。开发过程中,要求去化率高、现金回收快,资金周转率高,资金链要求能持续滚动。绿地在天津、重庆、济南、香河、西安等地参与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项目占地动辄上千亩,均属大盘开发。
上海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海郊区的大型政府项目,如徐汇、南汇、松江、宝山、青浦等地的大型住宅社区及现代服务业项目,都属绿地集团,总投资额超过120亿元。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尽管这些项目都有政府支持,但是由于其过于庞大的投资规模,还是会让绿地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