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豪宅 > 文章详情 搜新闻:

丹麦社群 为金钟别墅注入活力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联合早报网    2011-10-17 14:49

  金钟别墅成了小丹麦

  在金钟别墅主楼底层的厨房内,还开辟了一处“小卖部”。在那里,丹麦人可以购买到来自家乡的零食、糖果、酱料和调味品,一解思乡之情。那里的玻璃橱柜也摆放了以金钟别墅为题材的纪念品,如书籍和明信片。

  别墅的户外草坪是丹麦小朋友们的欢乐天堂。每个星期,年轻的丹麦妈妈会相约至此,让年幼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上“游戏班”(playgroup)。这里也是“丹麦太太俱乐部”碰头的地方。这个俱乐部里有长期居住本地的成员为刚到新加坡的同乡做介绍,协助她们尽快适应本地生活。

  另外,因为新加坡没有丹麦人国际学校,金钟别墅也是丹麦社群开办“附属学校”的场地之一。基尔丝西解释,“附属学校”的概念就是开办丹麦文课程,确保新一代不会因为不住在丹麦,而与母族文化、语文脱节。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人想学习丹麦文,教会还开始为成人开办课程。基尔丝西说:“一般上,来上课的学生是丹麦人的年幼子女。不过,现在有越来越多丹麦人在这里遇上他们的理想伴侣。为了更好地与心爱的人沟通,这些伴侣也会上课,学习丹麦文。”

  丹麦人想继续留守金钟别墅

  记者两次走访金钟别墅,第一次是平常的周日午后。偌大的别墅里只住着四个人,就是基尔丝西,随她旅居新加坡的丈夫,一名年轻的男助理,还有一个帮佣。如果不是大厅里摆放教堂的条凳式座位,一点都不会感觉那里是教会,而更像是个平凡的住宅。

  第二次到金钟别墅,教会正好举行暑假后的第一次晚餐聚会,别墅人声鼎沸,充满生气。在夜空下,这座屹立花柏山腰一百年的建筑重新恢复自信,让人联想到它在辉煌时期的亮丽。

  丹麦商家协会会长塞格雷尔(Henrike Zegler)20年前来到新加坡公干,原本以为只在这里逗留一年,但他来新后便决定把新加坡当成第二个家,定居本地。他的一对儿女都在新加坡出世,而他也在新加坡开创事业,从雇员变成老板。在塞格雷尔看来,金钟别墅是上天恩赐给丹麦人的礼物。

  塞格雷尔说:“我们太喜欢这栋别墅了。这个建筑不但设计优美,还有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这么靠近港口,空间宽敞,又能随时为上百人举办烤肉会的场地呢?”

  办圣诞市集筹集经费

  金钟别墅的产权早已从港务集团转归为新加坡土地管理局所有,丹麦海员教会目前向土管局租用这栋建筑。基尔丝西透露,他们与土管局的租约明年到期。由于丹麦政府从去年起不再为海外教会提供津贴,海员教会必须通过筹款活动和会员的乐捐累积租金,以及持续维修金钟别墅的经费。

  下个月26日,教会将举行一年一度的圣诞市集。平日不开放给公众的金钟别墅届时欢迎公众到访。只要支付1元入场费,就能参观市集,购买丹麦的手工艺品、圣诞特制食品等。这也是教会为筹集运作费所展开的项目之一。

  基尔丝西说:“我们不知道租约到期后能否续约,但丹麦人社群和金钟别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希望教会能一直留在这里。”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
新闻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