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发现民国老别墅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南方都市报 2011-11-22 11:43
还去东山洋房、西关大屋摄影采风?太out了吧!就连海珠区的南华西的龙导尾也已经为世人所熟知的时候,“俊才驿站”的网友们又开始新一轮城市寻宝。这次的目标是隐藏在新港西路一带的古老别墅群。
城市探秘
如果有人问从广州美术学院到怡乐路怎么走的话,90%的人会告诉你,美院门口所有的公交车都会经过怡乐路。但“俊才驿站”的暴走广州小分队却会告诉你,“没那么简单”。11月20日这个周日,驿站的站长刘永伦(网名“中国俊才”)带着小站的成员,沿着江南大道中,取道江南东路,穿过晓港公园,折回新港西路,最终才到达怡乐路。
在怡乐一巷前面,刘永伦停下了脚步,众人的视线随着他的手向一座灰白色彩不甚起眼的民房望去,这就是暴走广州小分队今天要寻找的怡乐村古老别墅群的第一座。不少人还没有反应过来,这里就是自己经常经过的地方,怎么没有留意这里有一座别墅存在。
揭开面纱
两年开展70多场暴走活动
“俊才驿站”自从2009年8月开始,组织者刘永伦已经开展了70多场暴走活动。其中不少十分具有创意,例如“浪漫暴走,广州最老的一条公交线路”、“环绕珠江两岸暴走”、“情趣暴走:沿着东山少爷走过的足迹”等,甚至不少是把暴走的足迹开到邻城佛山,“寻觅禅城最美的骑楼建筑群”、“相约南海盐步吃龙舟饭”。当然,最具广味的还是系列的“寻觅‘大南华西’活动”,为此,刘永伦还出版了《广州古迹高解像》这本挖掘南华西古迹的著作。
而这次“别样风情:行进在广州的日本别墅群”活动一如既往火热,仅仅在豆瓣网就受到1217人关注,有707人表示感兴趣,508人想要参加。出于秩序的考虑,刘永伦最终选择最先报名的330名。即使最终成行只有50到60人左右,但也俨然是一个大型旅游团队的人数了。
刘永伦在网上介绍说,“在海珠区新港西路附近,有一个别墅群,曾连片上百座,风格多样,是上世纪30年代侵华日军留下的,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是广州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然而,随着城市建设,这些别墅大多已被拆除,目前仅剩八九座。小巷深深,风情万种,日式老别墅:鲜活历史在消亡!”刘永伦在去年“扫街”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这片别墅群,并对这里开始关注。他说,即使这里见证的是一段屈辱的殖民史,但也是有它的历史价值的。这种建筑还没评上文物,最多算是一个古迹,因而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不少这种历经沧桑的古建筑已经被拆除,刘永伦对此十分痛惜。
别墅群隐没人间烟火中
跟随着刘永伦的脚步,记者和众多网友先是来到怡乐一巷巷口的一座别墅前。“大家看,这种三角的屋顶与罗马柱的搭配是非常有特色的,屋顶上丝带状的装饰更是少见”,“导游”刘永伦戴着麦克风向在场的所有人讲解起来。这座灰白色的别墅现在只是一幢普通的民房,晾着的衣服在告诉人们,这里还住着人,但已经不再是什么富贵人家。
进入小巷里面的怡乐一巷7号,又有一座别墅出现。这座别墅显然是被翻新过的,外墙的霓虹灯管被扭成一个繁体的“书”字,却也没有更多地介绍它如今的用途。有街坊说这里被美术学院的一位老师买了,现在改建成艺术中心之类的。因为周日别墅的主人不在,这个说法也没有得到证实。虽然不知道它“今生”的用途,但刘永伦却知道它“前世”的故事。据说这里是由日本人留下的,民国的时候也曾作为当时财政厅官员的官邸。他还叫网友留意围墙的花纹设计,“这虽然是翻新了,但原来的纹样还是保存了,这非常珍贵”。
别墅历史还需专家考究
尽管这个活动叫做“行进在广州的日本别墅群”,但这些建筑的历史还需要专家来进一步考究。刘永伦说,之前他问过周围住的一些居民,他们说这些建筑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广州的时候留下的,有一些媒体也采访过一些街坊,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但是一位住在怡乐路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人家告诉参加活动的网友,这并不是日本人留下的建筑,而是归国华侨兴建的。老人家说,当时日本人并没有进到这边的城区,更没有在这里建房子。参加活动网名为“Wenfie”的网友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设计研究所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她说这些建筑更多是具有欧式建筑的风格,例如在怡乐一巷巷口的那座别墅有一个“券窗”的设计,是典型的欧式风格。刘永伦说这需要弄清楚以后向网友澄清。
夕阳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干洒落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上,网友在一边兴致勃勃地摄影和研究建筑的历史与风格,旁边当地的居民也一如既往地三五成群围坐打麻将度日,生活并没有因为这群客人的到访而有什么改变,他们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去研究他们所住房子的历史。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