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购房指南 > 文章详情 搜新闻:

历程回顾:18年上海居住升级换代进行时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文汇报   2005-12-08 11:52

18年,可以是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

18年,可以让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孩长成气宇轩昂的青年;

18年,从住在老式里弄到搬进现代化公寓;

18年,可以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从在“上海房地产18年”大型系列活动中,推出“居住改变上海”大型百姓调查问卷及征文活动以来,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着深切感受的上海市民们再也按奈不住心中的激动和共鸣,纷纷给本报来电来函。截至11月30日为止,本报共收到2000余封热情洋溢的信件和传真,还有许多热心读者亲自来到本报编辑部部把调查问卷交到编辑手中,和我们讲述起这18年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上海生活的变迁,分享上海房地产业发展带来的喜悦和感悟。

住房【从“煤卫合用”到“一梯两户”】

“18年前我们一家住在‘工人新村’,从进新村大门到自己家门口要弯弯曲曲的绕过好几户人家,合用的厨房间和卫生间就在我们这几户人家的中间,设备相当简易。几年后,我们搬进了多层里弄房,4层楼高,每层有7户人家,也就是‘一梯七户’,但煤卫已经是分开独用了。两年前,我们再次搬家,住进了‘一梯两户’的小高层。18年来,我们家的住房梯度改善,生活真是变化很大啊。”

——闸北区张先生

这次百姓居住调查问卷显示,18年前,有28%户家庭居住在煤卫合用的“工人新村”,35%居住在老式里弄,10%的家庭居住在石库门,9%的家庭居住在多人合住的老洋房,仅有8%的家庭住在新式里弄,还有近10%的家庭仍然棚户区等地方。今天,情况已大不一样,抽样调查中,有49%的家庭住进了新式里弄,21%的家庭住进了现代化商品房,而仍然住工人新村和老式里弄的只占到了18%。由此可见,18年间大部分上海市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石库门、老洋房等一些老上海风格的建筑已经成了经典的象征。

外墙【从“单一土灰”到“色彩斑斓”】

“记得以前一条街的建筑外墙,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土灰,看上去非常单调。现在我再到街上走走看看,房子都是色彩斑斓的,特别是居民小区,非常漂亮的。我家现在住的房子外墙就是蓝色白色相间的,看了感觉非常舒服。”

——宝山区高女士

近几年来,沪上住宅外墙房屋色彩的变化尤为明显。18年前是单一的白色或灰色的外墙居多,很少有鲜艳的颜色,而今已是不同色彩,不同风格的组合。本次抽样调查显示,18年前,58%的家庭居住在灰色外墙的房子里,18%的家庭居住在白色外墙的房子里。而现在,要在新建商品房中寻找单一色彩的外墙似乎已经相当困难,多数房子的外立面都汇集了两种以上的颜色,毕竟外墙的“卖相”留给人们的是第一眼的直观印象。

户型【从“仅有卧室”到“智能住宅”】

“现在,一室户、两室户这种没有客厅的房子,除了一些老房子外已不多见。18年前可是比比皆是的流行户型,那时候家庭成员比较多,有卧室住是大家首先考虑的问题,客厅也就无所谓了,更不用提什么精装修了。现在居住观念转变了,大家都喜欢大客厅、小卧室的房型,装修还要符合业主的个性,还希望能有智能化的设施,毕竟生活质量提高了。”

——虹口刘先生

随着经济指数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级提升,“大客厅”、“精装修”、“智能化”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抽样调查显示,18年前,65%的家庭居住在没有客厅的户型中,仅有19%的家庭居住在“小厅大卧室”的户型中,6年前,房屋装修也很简单,只有16%的家庭采用精装修,有“双阳台”、“双卫生间”设计的也仅占了17%,不符合“人性化设计”的标准,而小区的“智能化”也仅是一些简单的安保设备。

绿化【从“水泥地”到“生态居”】

“以前家里房子的附近基本看不到什么绿化,有的房子只是水泥路加围墙,一眼望去几乎没有绿色。能看到绿化的地方也就是公园了,那时公园也不多,散步也经常只能马路边走走。现在我们居住的环境真的变得好多了,小区的绿化就像公园一样,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观,每天我只要下楼就能在小区锻炼身体散散步,多惬意。”

——宝山区顾先生

现在,不仅生态住宅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几乎所有新开发的楼盘都很重视小区的绿化率,绿化成了大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配套,小区周边的环境也成为了百姓买房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从抽样调查的数据看,18年前,48%的家庭住房的周边几乎看不到什么绿化,更不用说达到现在国家规的30%以上的绿化率了。

面积【从人均“5平方米”到“19平方米”】

“以前我们都把家里的房子叫做‘鸽子笼’,像我们家这样,一家三代五六口人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米小房子的现象很多。床是用折叠的,白天收晚上放,大人小孩间隔一块布帘就算分房了。现在,我们一家四口人住进了7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儿子也结了婚,等有了孙子,我们准备再买房换更大点的房子。”

——普陀区林女士

18年来,上海人均居住面积从当初不足5平方米,已经上升到2004年的18.7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的提高,充分说明了上海市民的生活得到了梯级改善,住房问题已经不再是上海人心头那个解不开的结。在本次抽样调查中,18年前人均居住面积3-7平方米的家庭占到了47%,而18年后,人均7平方米以下只占到了6%,人均19-24平方米的家庭占到了45%,25平方米以上的家庭比例突破了27%。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
新闻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