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购房指南 > 文章详情 搜新闻:

两年看房300处 在澳洲买房的艰苦奋斗史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网易   2005-12-09 10:20

 

  在澳大利亚的住房中,自住私房占70%,私人出租住房占20%,公房出租的占10%,人均住房占有量为1.67间。该国的公房由各州住房委员会或信托公司(不是政府部门,由政府提供财政,公司向政府负责)提供,其职责是为低收入者提供高标准住房。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为老年人提供住宅,悉尼市就有专为老年人建造的高层公寓。这些公寓分为一室户和二室户,设备刘全,每层均有活动定,每三户有一台公用洗衣机、烘干机,每户的紧刀电话通底层活动定。室外有草坪、喷泉等,环境优美。

  各州住房委员会建造住房的资金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提供,也有从住房委员会每年的盈利中(房租及卖房)提取的。向居民提供住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住房委员会建造后出租或出售;买下私房出租,对低收入者买私房提供补贴,与私人企业合资建房,买进私房,改造后出租;提供材料由居民自己改建。

  澳大利亚平均周工资收入为350澳地,低于300澳元者为低收入者,可向政府申请租用或购买住房。在购买政府提供的住房时,政府给予补贴,提供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利率为6%—85,分期付款,30年付清。公司和私房的租金标准是一致的,但租金不得超过家庭收入的20%。他们鼓励低收入者购买政府提供的住房,因为价格便宜,居民对住房会精心养护,从心理上容易得到满足。政府出租的公房,除由房屋委员会管理外,还采取居民自管的方式,由居民自己组织起来维修养护,房租中的结余部分则上交政府。

  自六十年代开始,澳政府采取了综合改造的方法,对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建筑予以保留,要求对保留的房屋,在外形上保持原有风貌,内部改建达到现代标准。对住宅,在征得居民同意后,进行一定规模的改建,如内部重新分隔,增加厕所、厨房、洗衣房、洗涤设备、热水设备、消除系统等,并调换电线、屋面翻修,尽可能使居民有完善的、独用的设备,减少对别人的干扰。搞好建筑物外部设施的改造,如道路修理、精心布置园林、增加停车场、为居民增加活动室等。

 

  人们通常把生活内涵的几个方面依次排列为“衣食住行”,但在现代社会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住房。人在澳洲,买房的重要性差不多如同谋职,是生活中一等的大事情。

  在澳大利亚,我买过两次房。第一次买房是在1989年12月,移居澳洲尚不足一年半。我和妻子甫抵悉尼,一月内即都上了岗,夫妇埋头挣钱,一年多下来,也有了一些积蓄。眼看房价飞涨,不少亲朋好友都劝我们只要先活无忧,有些积蓄,还是赶紧买房。和太太商量后,我们决定入市了。由于手上的钱有限。我们主要是看10万元左右低价位的楼房单元。从1989年9月起,看了几处,没有能看上眼的。到10月初,后来被华人同胞称作“小上海”的艾士菲尔德区有一处单元出售,这套单元位于二楼,面东北,这在澳洲是最佳朝向,不过略偏西。两房一厅,厨房、卫生间、室内洗衣房、阳台俱全,建筑面积81平方米,离火车站、商店也只有1公里左右,楼前是花园,还有一个喷水池,里面喂有金鱼。唯一的缺陷是没有车房,而车位也由于不足每户一个,只划定给部分住户固定使用。当时我还没有车,心想这不是大问题,即便没有车位,停在街边也可以。到后来卖房,才知道这是一大失误。因为一般澳洲人把车看作自己的腿,买房要有车房至少也要有固定车位,所以不少买家看中了这套单元,最后还是由于车房车位的问题而打了退堂鼓。地产公司的代理是一个叫麦休的澳洲小伙子,很热情周到,服务规范化,使我们很快有了信任感。这套单元要价13.7万元,麦休主动说13.4万元就可以搞定了。本来就挺喜欢,加上麦休一开口就减价3000,心存感激,一下就拍板下了定金。后来朋友们提示说,你们上当了,开价13.7万元,意味着13万就可以买下来。果然楼上的一家和我们的完全一样,半年后只卖了12.9万元。

 几年之后,我们还清了贷款,成了名副其实的房主。这套单元于1998年12月以17.9万元售出。从买到卖,其间所付的印花税、贷款利息、律师费、地税、管理费、出售时付给地产代理的费用,再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基本上没有赚钱。所得到的好处是,这9年住房子没有付租金。不然的话,租房一年要付10万元左右的租金,另一方面存款利息要交收入税,所付的税率高达40%多。这也是大多数澳洲人为什么宁可贷款付可观的利息也要买房的原因。

  还清了贷款,无债一身轻。我们先后邀请了岳父母和兄嫂来澳洲旅游,全家又回国省亲。折腾了一阵子,我们口袋里又渐渐有了点钱,又人心思动,想换大房了。

  从1996年4月到1998年4月,整整两年时间里,我们前后起码看了200—300处房子,依旧空手而归,真是找房子比找对象还难。太太早就动摇了,连一直斗志昂扬的我也泄了气,提不起劲来。不过我们决定还是看下去,但只看那些条件基本符合我们要求的房子,看房的频率也降低了很多。当时,澳大利亚盛传信贷利率将要上升,很多买家持币观望,不敢贸然入市,房地产市场十分疲软。

  记得那是1998年8月6日,卡林福特区一家地产公司一向热情的代理珍妮小姐,前一天打来电话,说是该区有两所房子刚刚上市,条件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尽管我们对代理们的热情已经麻木了,但已经看了这么多,再看一两间也无妨。当天我教完课回到家,立即驱车和太太一起出发了,在地产公司门口约见了珍妮小姐。在她的引领下,一条整洁、安静、美丽的街道出现了,随即一幢古铜色砖的两层小楼映入了眼帘,楼前是平整的草地,楼下有客厅、家庭室、正式和非正式餐厅、厨房、酒吧、一间卧室、洗衣房、卫生间、储物室、双车房,楼上是3间卧室、两个卫生间、储物室。主建筑的后面还有一间独立的健身房,但现在的主人已把它改建成了另一个厨房,装有风力强大的抽烟机。房子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800平方米。这条街是18年前才开发出来的,沿街一片葱茏,距火车站、购物中心都不远。后来我和太太谈起第一次参观这所房子的感觉,都说是看第一眼就喜欢上了,所谓的“一见钟情”也就是如此吧。唯一不满意的是后院有一个3.5米宽乘9.5米长的游泳池,虽然周围的栏杆都是新油漆的,而水循环的机器也刚买10年,但我们知道要耗费很多时间来打理。原先我们告诉过珍妮,不要有游泳池的房子。这时问起珍妮,她只是打着哈哈,顾左右而言它了,原来白人同样会装傻。这所房子的位置、周围的环境都是无可挑剔的。根据两年多看房的经验,我们为它估了价,然后以比估价低3万元还了价。珍妮小姐答应与卖方联系后尽快答复我们,她还介绍说房主夫妇来自香港,当时女房主父亲的生意遇到了麻烦,他们急于卖房子换钱,而今天是首次开放供参观。这下我们对以合理的价格买下这所房子就更有信心了。我们还注意到,珍妮及时推掉了等在门外的另一组前来参观的顾客。当时我们还纳闷,后来才想起这几个顾客和另一个代理已有联系,成交会分掉她的佣金。

  我们驱车回到家。一进门,电话铃就响了,是珍妮打来的,她告诉我们房主不接受我们的还价,于是我们加码了1万元。不到10分钟,珍妮又来了电话,房主还是嫌低。我和太太商量,这下稳住阵脚了,既然卖主心急,我们放一放也不要紧,于是答复说这是最后出价,不卖就算了。过了一会儿,地产公司经理玛丽女士来电询问,我们买房金融上是否有问题,能否马上付10%的定金。我回答当然没问题,可以立即付,但当晚有一个聚会,时间来不及,可以明天一早地产公司开门就付。玛丽答应了,但压根没提卖主是否同意按我们还的价格出售。翌日上午9时,我和太太、女儿准时来到地产公司,要求再作一次察看。于是我和太太再次体验了前一天的感觉,女儿看了也喜欢。澳洲房地产交易方面的法律规定,付定金后,须在4至6星期内成交,最迟不超过8星期,而交定金后有5天的冷静期。因为我们的定期存款在10月初到期,加上当时的住房还没有推上市场,总是成交越晚越好,于是我们把成交期定在法律允许的最后一天——10月6日。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适逢学校春假,我们迁入了新居。经过两年多的搜寻,我们终于买到了心仪的房子。在我们买房之后,信贷利率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跌,促进了澳洲房地产市场的又一轮繁荣,一直到2000年上半年联邦储备银行连续调升利率,房地产市场的声势才趋于平稳。在1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的房子也随着大趋势差不多上扬了30%。

  通过两次买房的经历,我的体会是:要想以公道合理的价格买到自己所钟爱的房子,一是要多问多看,不怕麻烦,广泛了解掌握物业市场的动态和走向,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房屋的价格,大致心中有数,在作决定时,有大量的信息、知识和经验作依托;二是既要有耐心也要能当机立断,一旦下了决心就不要动摇,有很多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归结到一句话,就是“准备要细,决断要快”。当前,仍有一些华人朋友在看房,而祖国的住房市场化已全面推行,我把两次买房的经历写下来,以期对正在或准备买房的人士,有一点启发和借鉴。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
新闻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