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购房心态:房子是飘在天上的馅饼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房地产时报 2005-03-29 13:45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申城,每年都有一批批大学生毕业。他们除面临就业问题外,还有居住这个大问题,尤其是来自外地的毕业生。本文采访的主人公多是2001年到2004年这三年间,从外地来上海读大学,现已落户工作的“新上海人”。读书、工作、成家、买房,他们和这个城市建立了丝丝缕缕的关系。这一群体是上海普通商品住宅自住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上海的楼市一起成长,也一起经历了这几年楼市波澜不兴至持续高涨的过程。在安家置业的过程中,他们或是有着买与不买的犹豫,或是经历了倾资一掷的买房阵痛。让我们走近他们,关注他们。
一步到位 十万年薪买房累
李先生 2001年 硕士毕业 年薪十万以上
审计公司项目主管 老家山东
李先生2001年毕业于上海某名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在众人羡慕的眼光里考入安达信。作为全球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素以员工薪资最高而著称,李先生本以为可以安心地在康庄大道上奔小康,孰料人算不如天算,金饭碗也会被打碎。“安然”丑闻后,五大变成四大,安达信已成明日黄花。李先生所在部门被并购,眼看着“奔三”的人了,只能重新和新进员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事业受挫,爱情更要把握。可是没有房子,女友的父母坚决不肯允婚。眼看着老婆就要飞了,李先生赶紧开始四处看房。2003年房价已经开始上涨,咬牙跺脚反复权衡后,李先生终于定下中原一套附近有轨道交通规划的房子,136平方米,总价60万元。李先生拿出所有积蓄付清了12万元首付,余额贷款30年还清。
2004年7月交房,大喜之际又开始为装修而挠头。一步到位买了这么大的房子,装修自然马虎不得,可是积蓄都付了首付,一时之间哪有余钱装修。无奈之下,只好向亲戚朋友求救,“江湖救急”凑了八万元装修费,家电等只能等住进去再慢慢添置。
10月的一个吉日良辰,李先生如愿娶得美娇娘,新婚甜蜜之余深感沉重压力。李先生晋升为项目主管,整年做一个“空中飞人”出差在外,虽说工资有所提升,但自觉生活质量下降不少:新家附近的轨道交通还在规划中,出行相比以前租住在市区的小房子要麻烦很多;每个月除了留出家用,孝敬父母之外,剩下的全部拿来还债,全没了以前生活的潇洒写意。日复一日,赚钱,还债,身上还背负着30年的房贷,只感觉生活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整个人被房子套牢。现在李先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还清欠款,过上正常生活。
拥有“百万豪宅”的“负翁”
小美 2002毕业 本科 收入不详 外企职员 老家吉林
小美,2002年毕业于沪上一所名校的英语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世界500强之一的一家外企。小美是个早婚先锋,毕业一年结婚,结婚一个月买房。小美买的是和记黄埔的全装修房。两房两厅,111个平方米,总价100万元不到一点。首付加上家具花了35万元,商业贷款65万元。十足的“百万豪宅”。双方父母各支援了一些付了首付,但是每月月供还要4260元。小美自嘲自己是个十足的百万“负翁”。
房子就像一个无底洞,多少家底都填不满。
小美以前随便去华亭伊士丹买衣服鞋子,随便去新天地吃晚饭,随便去茂名路bar time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现在除了化妆品和健身上面还舍得花点钱,其他都思之再三,算了又算。
合资买房过渡住
张小姐 2001年毕业 硕士 国企职员 月薪3500元 老家河南
我2001年7月毕业时,一根筋搭牢只想到租房子,压根就没有买房居住或者投资的意识,可能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的人,天生的理财意识就不是太强。退一步讲,即使有这个意识,但是刚参加工作工资并不高,再加上一直还要补贴老家的家用,也没什么余钱买房。攒下的钱杯水车薪,根本付不起首期。
毕业三年来,六易租屋,真是受够了搬迁的烦恼。翻来覆去的搬家几乎折腾掉我所有生活的热情,这时候,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的渴望就愈加强烈。但是以上海今朝的房价,单凭自己的力量买房实在是困难重重。我最近一直在考虑合资买房的问题,就像合资办个股份公司一样,先找个合伙人,要么跟男朋友合买,要么跟要好的女性朋友合买;然后依照可支配资金的总额去确定房子,一室一厅或两室户;按双方各持资金占资金总额的比例来确定房屋的产权比例;最后就预先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协商出双方同意的解决办法在购房合同中注明。一旦发生纠纷,也方便解决。当然,这种合资买房要在亲密的朋友间进行,要建立在彼此了解信任的基础上。
做自己的房东,每月上缴的租金拿来供自己的房子。因为面积不大,两个人共同分担,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以后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收入和积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再去买更大的房子。小房子可以变卖套现或者出租。
租房一族:房子是飘在天上的馅饼
Eric 2003年毕业 本科 私企编程人员 月薪3000元左右 上海崇明人
说起房子,E ric就一脸愤愤不平,“你说这叫什么事啊,我们这批人,赶上教育收费,赶上扩招,毕业工作又成了第一代扩招的牺牲品,如今好不容易工作赚钱了,又赶上房价上涨。”
“工资是每年挪动挪动,可是再挪动也赶不上房价飙升。现在我们哥几个碰见了都不问各自工资多少,而是问你一年能挣几个平方米,还得分内环几个平米,外环几个平米,郊区几个平米。现在像我这样的,一个月能赚出内环一个马桶大的地方吧。自己的房子?那是天上飘着的馅饼”。
“我现在根本不指望买房子,先租着住吧,我估计廉租房是没有我的份了,配套商品房估计也轮不到我。我就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往前探着走吧,走哪算哪!等什么时候天上掉馅饼,那我就有自己的房子了。”
持币观望失良机
陈小姐 2001年毕业 硕士 外企法务顾问 月薪4500元 老家南京
三年之间六易其居,期间对租住的三套房子均产生了购房意向,但却因为种种因素错失良机,至今仍为租赁客。
2001年,陈小姐毕业后在蒙古路与人合租了一套两室户房子,当时市价20万元左右,陈小姐家境不错,父母支持她购房自住。陈小姐起意买下这套房子,但后来房东见陈小姐有意买房,坐地起价,开口24万元,陈小姐一气之下将买房计划搁浅。2002年陈小姐又与人在凉城路租赁过一套两室一厅,2003年在莲花南路租赁过一套两室一厅,也很有意向把租赁房买下来,但因为打算出国等原因犹豫彷徨,东风不具,买房计划最终还是纸上谈兵。现在只能望着“大跃进”般的上海楼市兴叹。
买房投资自住还是出租这是个问题
马先生 2004年毕业 公务员 月薪3500元 上海人
“我名下现在有三套房子”,马先生开场白如是说。
“其实对于几辈都在上海生活的家庭来说,积累下来拥有几套房子很正常。我们家祖籍宁波,爷爷这一代来到上海。住房紧缺的苦日子也经历过,我就出生在父母租来老公房里,十几个平方的老公房,厨卫都和人家合着用。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分到一套宝山的房子,虽然面积大,但是由于地理位置不算好,后来置换了北新泾靠仙霞路附近的一套一室户。我们一家三口挤在那里直到我高一。
1996年左右,家里有了一点积蓄,打算再次买房改善居住环境,我看好仙霞附近,那里背靠虹桥开发区,我认为有很大的升值潜力。但是人微言轻,父亲不知道从哪里拿到一张所谓的轨道交通规划图,坚持要买华漕的房子。82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我们一次性付清14万元房款,然后一砖一瓦的装修了一年多,终于搬进了新房子。北洋泾的房子就拿来出租。
2002年我大二,家里又开始讨论买房投资,反复比较之后敲定了真北路附近的房子,有轨道交通规划,公交方便,门口就是农工商大卖场。当时单价5000多元,三房两厅132平米总价72万元,首付要21万元。这时我们作出个错误决定,北洋泾的房子我们挂牌21万元出售,结果卖得飞快,后悔都来不及。事后发现家里的存款付首付完全够用,结果我们只贷了29万元,现在月还款2200元,还是很轻松的。
现在新房子已经交房,我头疼的问题是到底用来自住还是拿来出租,按照我的想法,这套房子交通方便,周边配套设施完善,三房两厅装修好的话月租3000元应该没有问题,5%的收益率相当可观,每月还完贷款还有剩余。但是我的想法遭到父亲反对,他们都舍不得把新房子租给别人,坚持要自己住。我实在头疼得不行,出租还是自住,这实在是个问题。
上海楼市经历了房价飙升的几年,带来的是几人笑来几人愁。
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海房价2004年上涨14.6%,每平方米均价6385元,而据市劳动保障局给出的数据:2004年毕业生首月平均工资为1680元。工资的增长跟不上房价的跳跃式涨幅。毕业大学生,买房安家,路在何方?
调查中几位主人公的购房故事颇有代表性。然而,分析他们住房消费的心路历程,也可总结些许:
毕业大学生购房注意
一忌心气过高,追求一步到位,以免给自己的生活背上沉重负担。可按照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购房,选择小房型或适中房型作为过渡,待有一定积累和需要后再考虑换置大房型。不要盲目攀比跟风,要有自己的生活态度。
二是购房前要仔细思虑,多做比较,对预购房的价格、交通、绿化、物业等进行全方位考虑和考察,尤其是自己的还贷能力。
三要关注市场,在适当时机对手中现有物业“升级”,“以小换大”“以旧换新”,置换更具潜力的物业,也算是一种投资。
四要量力而行,针对目前经济现状作打算。对于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来说,毕业三年间正是事业的奠基期,可以在单位附近租房而居,这样节省了大把时间,精力,可更多地投入到事业中去。当事业稳定发展,工资水涨船高之时,买房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