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住房奋斗史:奋斗八年 “挺进”郊区
http://www.haozhai.cn 文章来源: 新京报 2005-05-20 11:29
第一年,租房。工作四年,恋爱四年,到了该结婚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还不能算是北京人———因为没有住房。于是,同事的朋友,高价租借给我一套住房当新房。
躺在婚床上,看着宽敞明亮的房子,我开始发愁:每个月的房租超过了我月收入的一半,这怎么承担得起?于是,新婚蜜月刚过,我就和妻子开始寻找房租便宜的房子。
第二年,分居。凡是能托的关系都找了,凡是能去的房屋租赁场所都跑了,还是没能找到理想的住房,和妻子一商量,干脆“分居”———把简单的家具一处理,她回她婚前的宿舍住,我回我婚前的宿舍住,到周末再商量“团圆”的事。
第三年,蜗居。见我们长期“分居”,老丈母娘终于坐不住了。只见她老人家把我那未婚的小舅子动员到了单位的单身宿舍,腾出半间平房,让我和妻子挤进了大杂院,挤进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圈。可刚搬进去,老丈母娘就发话了:你弟弟结婚是早晚的事,你们要尽快找房。得,刚想做北京人,就被老丈母娘当成了“使唤丫头”。于是,全家的重活、脏活都成了我的,可还是没少受丈母娘的奚落、小舅子的白眼。
第四年,团结户。工作八年终于混了一官半职,虽然有个副字,但还是够分房的条件了。单位终于把我和另外一个带“副”字的人“团结”
在一起了,虽然是两户人家共用一个客厅、共用一个厨房、共用一个卫生间,但毕竟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可妻子一句话使我刚刚挺起的胸脯又瘪了回去:“别美了,我现在‘有了’,我可不想把孩子生在‘团结屋’。”
第五年、第六年,单元房。真感谢房改政策,妻子还没有把孩子生出来,单位就宣布:按照上级政策,停止无偿分配住房,去年在南三环外侧购买的20套住房采取有偿的办法分配。即,凡是要房的按照政策要交3万元钱购买。这样,部分原来本可以分房的人由于需要自己掏钱,自动放弃了分配权,而我东拼西凑地交了2.5万元,终于在二环里得到了一套顶层的一居室。
第七年,拆迁。孩子刚会走路,我们也要搬走了。
因为旧城改造,我们住的地方要建成一个大商业区,不能回迁,城里的商品房又买不起,没办法只能向郊区“挺进”了。
第八年,“永久”住房。拿出少得可怜的积蓄,加上拆迁补偿,终于在大兴区按揭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大三居。搬进新居,看到孩子蹒跚地在宽敞的客厅里玩耍,我真有了一种幸福的感觉。可妻子站在阳台上望着小区对面的别墅,半是玩笑半是羡慕地对我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呜呼,抗战才用了八年时间,而我为住房已经奋斗了八年,可还没能让妻子满意。真不知道别墅过后是否还有“空中花园”等着我去奋斗?
我的住房奋斗史呜呼,抗战才用了八年时间,而我为住房已经奋斗了八年,可还没能让妻子满意。真不知道别墅过后是否还有“空中花园”等着我去奋斗?
- 【 打印 】 【 关闭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需免费更正、修改或补充信息,请联系我们: shanghai@haozhai.cn
豪宅之家网站热线服务电话: 021-5820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