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2010年首例IPO:中骏置业终园香港上市资本梦
        黄朝阳坦承,股市的浮动并不会影响中骏置业的长远价值,对未来股价走势很有信心。   2月5日,中骏置业终圆上市之梦,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中骏置业董事长黄朝阳及一众董事、控股股东均出席了此次挂牌仪式。   挂牌首日   挂牌当日,离正式挂牌还有半小时,黄朝阳及中骏一众高管已到达联交所,并早早隐藏在现场嘉宾当中,直到主持人请黄朝阳上前拍照时,媒体才能从人群中找到其身影。   习惯低调行事的黄朝阳,只身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表现得有点不自在,但还是一直面带微笑,当现场媒体善意地“提醒”其要更表现得“开心”时,黄朝阳主动举起了大拇指配合现场的媒体拍照。   在交易大厅内致辞完毕后,黄朝阳并未多作停留,与高管匆匆来到交易屏幕前。此时离开盘还有5分钟,交易屏幕上一直闪动着早前暗盘交易的情况。在与一众高管站在一旁等待之时,黄朝阳表情轻松。   十点整,中骏置业正式在香港主板上市交易,开盘...
    中弘地产借壳上市 3亿元博得约62亿元的市值
        2月9日,ST科苑(000979.SZ)将正式更名为中弘地产,中弘地产借壳上市之旅也将由此完成。昨天,接近中弘地产的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了这一消息。   帮助中弘地产完成借壳上市的颐和资本总裁王吉舟向本报称:“中弘地产真的很幸运。现在证监会对房地产公司借壳上市审批比较缓慢了。”关于证监会严格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审核标准的说法,有媒体曾报道称,2009年上半年证监会拟房地产借壳上市审核备忘录供内部工作参考,但由于经济形势骤变,该文件当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一位参加证监会上市并购重组审核工作的人士对媒体表示,今年希望强化备忘录的执行,“除了要提高地产企业借壳门槛外,合规性考察也会比较严格”。   实际上,借壳是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主要方式,包括金融街、招商地产等明星房地产企业都是通过借壳方式完成上市的。据王吉舟介绍,从2006年地产业发展逐渐火热至今,共有约25家地产公司以...
    终结“地王秀”背后的信号
          进入2月份,曾经令人瞠目的“地王”接连爆冷。北京、南京国土部门先后宣布收回两幅“地王级”住宅用地,并没收上亿元保证金,这究竟传递了哪些信号?  在市场法则中,没有保赚不赔的生意。大龙地产(600159)还没来得及将争创“地王”的高成本转嫁出去,就陷入漩涡中。资本市场上的大龙地产,从2009年底的一路高歌到今年1月下旬以来的“跌跌不休”,投资者和消费者开始顿悟:“地王”神话一旦被戳破,将陷入一发不可收拾的境地。   “看似‘撞在枪口上’,其实是调控的必然结果。”长期研究楼市的上海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专职副主任孙钟炬说:“随着政策的持续收紧,土地市场的矛盾将会不断暴露,类似事件可能会连续出现。这证明管理部门在严肃土地交易方面释放了强烈信号,拍地企业不要心存侥幸。”   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下,中央打击囤地、清理闲置土地的力度明显增强。去年12月17日,五部委要...
    保利地产2009年实现净利润35.2亿元 增长57%
           深圳2月6日电 保利地产(60004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年报显示,200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9.87亿元,比上年增长48.11%。   报告显示,2009年,保利地产实现净利润35.2亿元,比上年增长57.19%;基本每股收益1.06元;每股净资产7.13元,净资产收益率14.0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6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25088237101.19元。   数据显示,由于业绩增长,保利地产在全国的市场份额增加到了1.3%,同比提升了30%。业绩增长的原因在于公司经营规模扩大。2009年,公司新拓展项目38个,新增土地储备1338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56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77万平方米。此外,公司实现房地产结转面积274.85万平方米,结转收入223.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68%和47.83...
    招商地产亿元买地保证金被没收
        招商地产(000024)6日披露,近日,公司子公司瑞嘉投资实业有限公司接到南京国土资源局通知,该局认定瑞嘉公司和实创公司主动放弃竞得资格,已支付的保证金不予退还。   2007年12月,瑞嘉公司和香港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实创投资有限公司共同通过公开竞拍获得南京栖霞区仙林湖G82地块土地使用权,瑞嘉公司承担并支付了土地成交保证金的50%,计港币12250万元。   公司表示,已在2008年的财务报表中对瑞嘉公司已交纳的保证金全额计提了损失准备(折合人民币10803.39万元),国土部门收回G82地块,不会对公司2009年度以及未来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也不会影响公司未来在南京地区的投资。  
    恒盛地产今年欲大举扩张
        计划实现收入翻二番至250亿元   在交出上市后首份“漂亮”的成绩单后,今年恒盛地产(行情,资讯,评论)控股有限公司(00845.HK)扩张加速。虽然之前恒盛地产总裁程立雄表示,2010年仍将在合适时间合适地点扩张,但据知情人士介绍,随着今年有望录得有史以来最佳业绩,公司准备在今年大举扩张地产业务,并计划实现营收翻二番达到250亿人民币(约280亿港元)。   根据恒盛地产近日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恒盛地产在2009年12月份实现合同销售额共计人民币15.5亿元,同比2008年12月的1.586亿大幅增加878.1%,总合约销售面积则为101476平方米,同比增长为442.7%。而2009年恒盛销售额达到67.054亿元,超过64亿的年度目标,同比2008年则增长77.6%。销售面积方面,恒盛地产去年全年共售出657412万平方米,同比去年增长144.6%。   据该知情人士介绍...
    恒大带头另类筹钱 多家房企密集借高利贷
       2010年伊始,因为政府不断收紧地产行业宏观调控政策,加上银行意欲收紧信贷,嗅觉敏锐的地产商们已经早早地觉察到了现金流在这个新的年度存在的危机。   在2月3日,恒大发布公告显示,主席许家印以3.63港元增持恒大股份。市场人士对记者估算,恒大近期内手握现金总计将可能达到300亿元左右,有望成为中国目前拥有现金最多的房企“大财主”。除了恒大,多家地产商已经开始借高息贷款回流现金。在踏上高利贷的疯狂融资路后,一旦房地产市场销售陷入僵局,这些房企的“现金”就可能瞬间变脸成为杀手,考验企业资金链。   “现金王”的双刃剑   面对新一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暗流涌动之际,恒大集团率先进行了筹钱。   根据恒大2月3日的公告,许家印通过全资控股公司鑫鑫,按每股3.63港元的价格,增持了6000多万股股份,占总成交的61%。此次增持后,许家印的持股份额由68.01%升至68.42%。而...
    房地产企业加紧跑马圈地 上市公司积极“入市”
        房地产开发商深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调控的大背景下,开始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开发商一掷千金的拿地豪情更是印证了市场对房企“不差钱”的判断。同时,非房企进军房地产行业的热情也有增无减。   截止到2009年12月23日,两市上市公司今年共披露过271份定向增发预案(剔除已被否决和终止的),其中涉及地产业的共73份,占比27%。而保利地产(600048)、龙湖地产、富力地产、复地集团、中华企业(600675)等多家大型房企通过发行公司债的方式增加融资金额,房地产企业年度累计公司债发行总额已超过200亿元。   去年的信贷井喷更是引人注目。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表,去年新增个人消费性住房贷款1.4万亿元,而同期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5764亿元。这买房比卖房多贷的8000亿元,最终转化成了各大房企2009年度靓丽的销售业绩报告。   2010年元月延续了去年销售的良好势头,送给开发...
显示 2313 - 2320 of 3246 条记录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豪宅之声
精品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