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
刘明康:低美元利率对中国楼市股市投机推波助澜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5日表示,现在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全球经济复苏主要依靠各国政府的保护和刺激政策。他警告说,未来仍需防范应对新的系统性风险产生。尤其是美元的不断贬值,冲击了全球资产价格,对股市楼市的投机行为推波助澜。 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2009”上,刘明康说,老的系统性风险有所控制,但是新的系统性风险的连续性因素正在不断提高。比如,美国政府为了恢复经济增长,提高公众信心,宣布未来12个月到18个月美元利率基本不上调,这推动了巨大美元套利投资的行为,严重冲击了全球资产价格,对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新兴市场复苏形成现实不可逾越的冲击。 刘明康说,经过了次贷危机,加强监管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危机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效应,解决外部性需要官方的适度干预,加强科学有效的监管,才能降低风险再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风险事件产生的负外部效应,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他说,未来需要从根本...
-
易宪容撰文:高房价使中国财富分配机制严重扭曲
今年房地产市场为什么能够量价齐涨、迅速繁荣? 尽管解释的理由有很多,每一个人或集团都会站在其自身利益的角度找到一种或几种理由。 比如,房地产开发商说是“刚性需求”;也有人说,是因为市场通货膨胀的预期让投资者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以便让其财富保值增值;更有人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量价齐涨,就在于居民手中的钱太多。 然而,最近市场十分关心个人住房按揭信贷政策调整,就足以让上述谬论不攻自破了。 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商还是地方政府及普通民众,对政府的房地产政策十分关注,尤其是第二套住房的信贷政策,这足以说明不是居民的钱太多,而是居民的钱太少,只能通过政府的信贷优惠政策进入房地产市场。 如果国内居民的钱真的是太多,那么他们进入房地产市场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政策有何关系?根本就没有关系。如果这些人有钱,根本就不用向银行贷款,也不必关注银行的信...
-
权威报告: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现实威胁尚不足为虑
一、我国经济复苏基础还很脆弱,仍然需要货币政策“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企稳向好主要依赖政府投资拉动,民间投资、居民消费、外贸出口依然呈现低迷态势,政府投资“单引擎”驱动的经济复苏具有很大风险,很难使经济步入稳定、协调、可持续的内生型增长轨道。当前的经济复苏不是周期性的恢复,而是政策性的恢复,几乎所有指标都带有经济急速下滑后的技术性反弹特征,因此不能简单依据过去几个月的环比来推测未来的持续变化,货币政策在夯实经济复苏基础、稳定市场预期方面仍然需要发挥积极作用。 去年三季度开始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对遏制我国经济急速下滑势头、防止通货紧缩及稳定市场预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明年由于经济刺激政策的增量小于今年、经济自主增长动力尚待恢复,预计GDP增长8.5%左右,通胀率在2.5%左右,属于典型的“低增长,低通胀”,在这种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的贸然退出会导致市场主体仍显脆弱的信心严重...
-
成思危:房市和股市吸收大量货币藏通货膨胀危险
第三届跨国公司CEO圆桌论坛11月15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论坛名誉主席成思危针对通货膨胀以及退出政策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货币政策早晚要转变 问:您怎么看待世界经济的复苏情况? 成思危:世界经济我认为正如曾经讲的,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中国已经是触底回升,企稳向好。世界的经济也在走上一个曲折的起伏的复苏之路。 问:现在有些国家的央行已经提高的利率,在考虑一种退出机制,中国什么时候应该考虑,比如不再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一些退出机制? 成思危:全球应对金融危机,都采用了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叫...
-
刘新华:强化市场主体监管 严厉打击"老鼠仓"行为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15日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2009年会”上表示,今后证监会将继续强化对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市场主体的常规监管,严厉打击“老鼠仓”、非法交易和各种形式的违法案件和背信行为,建立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刘新华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因此,证监会将继续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的建设,逐步健全有利于市场运行的机制,着力强化市场监管和法制,不断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利用资本市场的制度环境。 一是着力推广市场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继续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完善创业板市场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手段,不断提高创业板市场对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的支持作用;大力推进...
-
社科院:建立住房稳定、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的《住房绿皮书》发布会暨2009~2010年住房形势与政策研讨会上,社科院财贸所倪鹏飞博士表示:“中国住房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清晰的,但是具体的制度还需要完善和配套。 ” 倪鹏飞博士表示:“住房问题就是一个制度问题,我们提出要构建一个三维一体的住房发展体系。一个是重构住房市场化与保障性相结合的住房再生产体系,一个是构建市场化和保障力相结合的产品体系,再一个是构建一个住房发展的制度、战略、政策、监管和调控的制度体系。我们认为,中国住房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清晰的,但是具体的制度还需要完善和配套。 ” “所谓二次房改的提法和意义是不大的,中国住房改革的基本思路,即市场化和保障,这个思路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没有很好的执行,没有促进地方政府去执行这个问题。同时我们建议要建立住房稳定、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倪鹏飞强调。...
-
住房绿皮书:十二五规划应大力发展可支付性住房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住房绿皮书《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09-2010)》提出,政府在未来的“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当中首先应该旗帜鲜明的提出来,大力发展老百姓急需的可支付性住房。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汪丽娜研究员称,现阶段大家都觉得房价太高了,老百姓买不起,抑制整个中国的消费增长。汪丽娜指出,现阶段由于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有一部分高收入垄断行业、金融行业等等,出现了一些少数的高收入群体,虽然他们的占比很小,但是形成的消费能力和投资能量很大。但是如果这个市场仅盯着少数人,这个路是走不远的,因为他们毕竟相对于13亿的中国人口来讲是有限的。所以一个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一定是在占整个人口的80%的中等收入群中有可支付能力,才能维系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这是政府在政策引导上应该向这方面努力的。 在谈到土地政策问题时,汪丽娜称,土地市场上只有地...
-
社科院:2010年房地产市场将先抑后扬
11月16日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发布报告指出,2009年第四季度至2010年第四季度住房增量市场与住房存量市场将呈现春暖秋凉、价稳量增的态势。 报告认为,在没有出现新的重大外部冲击的条件下,受前三季度销售量与价格增长过快及开发企业资金压力较小的综合作用,2009年第四季度住房市场可能有一个销量回落和价格小幅调整的过程,投资开发将继续保持上升。2010年从整体看可能成为先扬后抑、价稳量增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