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
分析称物价上涨已成定局 防通胀或成宏调重点
目前,随着水、电、气、菜、肉、钢材等的涨价,新一轮价格上涨似乎已经山雨欲来。 原因是什么?首先,国家经济走好带来了物价恢复性上涨;其次,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引发输入型涨价;再次,各地调高水、电、气等公共产品价格必然转移到终极产品和服务价格之中;然后,国家大量释放流动性和境外热钱的涌入,也最终推升价格;最后,天气突然转冷,致使农产品供应出现暂时性紧张也引发涨价。 可是,目前大多数人的收入,还很难有实质性增加的预期。于是,涨价将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接下来价格会怎么走?国家层面是否对涨价有调控的安排?等等问题,无一不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 食用油价开涨 昨日,记者在南坪商圈部分超市看到,重庆食用油市场主力品牌之一的红蜻蜓已上调了部分菜籽油、食用调和油价格。 当天上午,记者在南坪步行街重百及人人乐超市看到,红蜻蜓旗下部分5升装主力品种已经取掉了红色特价标签,恢复正常的蓝...
-
国土部:“农地入市压房价”系误读
针对媒体关于“国土部正在浙江试点推广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打压房价”的报道,国土资源部有关部门负责人23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国土资源部从未做过相关表述,上述报道把城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与农村土地整理混为一谈。 浙江省农办新农村建设处负责人也透露,浙江省正在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政策,这一政策要求集体土地非农化不许用于商品住宅开发项目。 此前有媒体报道:“浙江省对外透露,国土部近日已确定在浙江开展农村土地整理改革试点。最快2010年元旦起,浙江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并逐步实现与城市国有土地‘同地、同价、同权’的健康流转模式。” 国土部上述负责人表示,农村土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有益尝试,“集体建设用地平等化”使农民拥有了集体土地的主体地位和土地出让的收益权利,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巨大资金来源,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大制度安排,也是完善我国...
-
政策收紧空间有限 股市楼市明年或续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日前在恒生银行举办的巡回理财活动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部副主席龚方雄对明年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进行前瞻性解读。 龚方雄:明年紧缩力度小 龚方雄指出,如果把全球经济走势看清楚,明年紧缩的力度会非常小,幅度会非常低,明年有望保持相对流动性宽松和低利率环境。 龚方雄表示,全球2011~12年的经济增长形势仍不明朗,不排除增速再次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摇摆将给经济带来较大动荡。如果美国、欧洲、日本保持零利率政策,中国加息无疑将鼓励热钱流入中国,进而引发流动性更加泛滥。因此,中国承受不了过多加息。 “在出口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市场上会一直有通胀预期,但CPI通胀很难出现。唯一有可能的是资产通胀,”龚方雄判断,股市和楼市价格都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夏斌:房地产不是做得越大越好 ...
-
住建部官员:中国城市建筑密度太高 不符合宜居标准
2009年8月13日,在扩内需保增长的诉求下,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这也使得各地对用地的需求大为增加。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消息,2009年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国81个城市获批的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较2008年增加16.7%。 中新社发 井韦 摄 2009年10月31日,在武汉江汉北路湖北省供销仓储运输总公司经济适用房工地,工人在楼上清理可以搬走的建筑材料,并用汽车将其运走。该楼由于违规建设被强拆。据介绍,湖北省供销仓储运输总公司获批准在江汉北路34号新建一栋12层、面积5950平方米楼房“用于解决员工住房困难”。2009年8月,楼房建到12层时,该公司未按要求封顶,继续加层超建。中新社发 孙新明 摄 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今天在此间以“城市发展与绿色经济”为主题的世博论坛上表示,中国城市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太高,不符合宜居...
-
十二五:住房发展基本目标是要人人有房住
我国“买得起房”的家庭所占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但需要购房或打算购房的家庭所占比重则远高于发达国家。要让这些需求全部得到满足,至少需要20年左右的周期。 我国城镇住房定量的理想化目标应为,到“十二五”期末,城镇户均建筑面积80平方米,2020年户均90平方米。 前期我国已经在救助性保障上做出了巨大努力,到“十二五”末期,这一保障层次的发展任务将不再是住房保障体系的重心。 在当地居住满5年以上、家庭两个月收入不足当地平均商品住房销售价1平方米、且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当时当地平均水平60%的家庭,保证每年满足其中的15%购买到政策性保障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或满足租赁到政府提供(包括政府支持社会提供)的公共租赁住房。 “十一五”最后一年和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判断前期城镇住房发展基本状况、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发现住房体系中的薄弱环...
-
通胀感怎么来的:房价超常上涨占支出比明显增大
房价在涨,成品油年内第五次上调,企业电费已经涨了,不少地方正酝酿水、民用电和天然气、液化气等公共产品涨价;金价一年内上涨了50.7%,而国债价格却在下滑……面对频频出台的调价举措。很多人对通胀的预期也在加强。 有意味的是,统计数字与上述感觉并不一致:今年前10个月,江苏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个月的月同比涨幅都为负,10月份的物价总水平较上年同期下降0.4%。当然,CPI总体负增长,并不代表所有消费价格都下降。10月份,江苏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特别是不少和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在7-9月份这3个月里反复涨价,这一方面在短时间内集中加大了居民的现实生活负担,另一方面,也容易强化日后还要再涨下去的心理预期。 二者的差异从何而来?“这不能不提到房价。CPI虽然不包括房价,但房价近大半年来超常上涨,使得购房支出占居民支出的比例明显增大,给人以通胀的感觉。”国家统计局江...
-
李开发指责经适房建设羞答答 数据应晒阳光下
近日,我国完善经济适用房的申报与审批制度,杜绝暗箱操作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长期关注房地产业发展的著名经济学家李开发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保证经济适用房全国建设晒在阳光底下,而不是现在所呈现的羞答答。 “我很想能够提供详细数据来说明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量、进度、在建工程和销售情况。 很遗憾的是,由于不能获得特别完整的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资料,国家住建部在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也未公开。所有关于经济适用房全国建设的详细数字,总体上来说还是云里雾里的,没有特别完整的统计数字。”李开发说。他长期关注中国房地产事业的发展,近三年也多次去全国各省市调研房地产市场情况,对国家推动住房制度的改革,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制度做了深入的研究。 没有更详细的建设和袖手数据,尤其是没有各省的实时数据。在他看来,目前经适房建设的陷入了“云里雾里”,数据缺失给学界探讨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在房价高企的今天,经...
-
专家称明年货币政策须重点关注房价过快上涨
专家建议投资应该更多地转向民生等领域 4万亿下半场:促民生稳投资 学界建言财政政策以促民生为主要目标,货币政策以抑制资产价格高涨为目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适时启动了促进经济增长的4万亿投资计划,随着目前经济开始回升,是否还需要以“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为代表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拉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何时以及如何退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明年如果继续维持较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可能会带来短期的经济快速回升和经济过热,但同时也会带来资产泡沫的快速膨胀,进而引发经济再次探底。 因此,明年尽管还需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应有适度微调。即财政政策应不以增加投资为主要目标,而应以“促民生、建社保,改工资、稳投资”为目标,货币政策应当以抑制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