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中金高盛等机构异口同声:房价上涨动力长期存在
          10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刚刚公布,市场在对中国经济回升充满信心的同时,也更加关心下一步的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在此,我们刊登了一些机构和专家对明年经济的最新预期,以供读者参考。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     人口红利和农村消费观念的城市化,将在中长期推动房地产消费的增长     高盛(亚洲)经济学家乔虹:     房地产的价格会有所保证,下一步在投资方面也会跟上来     在论坛上,机构对明年的房地产市场纷纷持看好的态度。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未来很多年都会非常强劲。而相对于一线城市,高盛认为二...
    专家:"国进民退"已经并还将在多个重要行业上演
      日前公布的各种经济数据均表明,中国经济出现可喜的复苏迹象,今年“保八”已无悬念。    但冷静地从中央经济刺激计划的目标角度分析,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复苏离设定的目标有很大距离,只是低水平层面的复苏,不容我们过度乐观。我们需要看到,这次经济刺激计划力争经济发展保持8%速度的同时,具有更深的内涵,那就是利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差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从目前状态看,这一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    一是经济增长加速的同时,某些加工型产业的产能过剩表明,4万亿元经济刺激资金的投向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原先确定的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意图还没有最终实现。加工业产能过剩占有的资金不是个小数目,势必占用其他行业发展所需资金,使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效率下降。    二是相比人们对经...
    10月份居民存款"搬家"2507亿 银行议价能力回升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10月份M1、M2增速再创新高,M1与M2增速“剪刀差”扩大:M1、M2分别新增0.58万亿元和0.0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03%和29.42%。M1增速快速提升与M2增速差扩大,反映实体经济短期资金面活跃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存款活期化程度加强;10月份的信贷数据显示了一定的信贷投放季节规律,延续“调结构”态势,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是增长主力。我们预计接下来两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仍将保持在3000亿元的合理稳健水平,预测全年新增贷款9.6万亿(对应全年贷款同比增长31.5%)。  10月份新增人民币存款2897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8.05%,10月份存贷比略提升至67%。10月份新增存款量为年内低点,但历史数据表明10月份存款增量通常处于较低水平,增量下降主要来自居民存款“搬家”,余额减少2507亿元,我们预计这部分存款主要流向股市和楼市。  上市银行...
    美欧先后征收反倾销税 中国钢铁业遭遇大"围堵"
       随着近期对华贸易壁垒的加重,钢铁产品已经成为重灾户。继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钢绞线产品实施7.53%至12.06%的惩罚性关税、对中国钢格栅板产品实施7.44%的惩罚性关税后,本月5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    中国商务部指出,油井管案是迄今外国对中国反倾销反补贴最大案值的案件,这也是近期美国对华“双反”中开征的最高税率。    除了油井管,无缝钢管也面临困境。一周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刚以6押0投票通过了对中国无缝钢管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据了解,中国产钢绞线和钢格栅板对美出口量相对小一些。美方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产该类产品对美出口总额约为2.7亿美元。  &nb...
    林毅夫:人民币升值可能会阻滞全球经济复苏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在香港表示,人民币升值无法帮助全球经济恢复平衡,反而会阻滞全球经济刚开始的复苏势头。     林毅夫9日在香港大学发表关于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演讲时说,金融危机暴露出的全球经济失衡不能归咎于人民币币值低估。人民币升值可能会拖累全球经济表现,甚至阻滞刚开始的复苏势头。     林毅夫说,其他国家不应当通过干预措施迫使人民币升值。通过干预措施将本币汇率保持在低位以提振出口行业,这种做法等同于保护主义。即使是在其他国家货币贬值之际,中国在危机的整个过程中仍保持着人民币汇率稳定。     他进一步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人们担心经济失衡可能会再次加剧,引发新的问题,特别是危险的资产泡沫。但是,短期...
    决策层关注热钱 央行措辞微变引发“升值”猜测
        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的一个微小的措辞变动一石激起千层浪。    根据11日央行发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关于汇率形成机制的提法变动为“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其中,“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的新提法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聚焦1  外媒:全球要求中国上调人民币汇率的压力与日俱增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指出,这一措辞上的罕见变化,正赶上中国经济先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复苏、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之际。就在上周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指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欧洲和日本官员也在呼吁人民币升值。 &n...
    专家认为:CPI低位运行减轻了对通胀的担
          10月经济数据确认经济复苏态势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工业增速创新高,消费成10月经济数据最大惊喜,通胀压力有所缓解……11日发布的10月份主要经济数据一片向好,中国经济上升趋势从这些数据中得到确认。  消费增长较快源于五因素推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评点经济数据时表示,消费增速加快,充分体现旺季旺销的特点,是10月份数据中最大的惊喜。10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8亿元,同比增长16.2%,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  盛来运说,前三季度来看,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决定性的。随着第四季度新开工项目的减少,投资会有所回落。因此,未来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还会有一定的提升。  据他分析,10月份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较快有以下五方面因素的推动:  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
    姚景源:需求不足制约通货膨胀的出现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12日说,需求不足是目前我国经济中最突出的矛盾,需求不足制约通货膨胀的出现。扩大需求,特别是内需,是今年乃至更长时期的重要任务。     他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在北京举办的经济每月谈演讲中说,典型的通货膨胀应该是需求拉动。目前需求不足的状况会约束通胀的发生。     姚景源说,现在抑制通胀的有利因素首先是农业的稳定和粮食生产的稳定。我国农业连续6年丰收,为我国价格的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产能过剩是抑制通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产能过剩是我国非常突出的经济问题。价格归根到底还是要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他说,个别商品的短缺也可能会导致全局性的问题,但是现在看,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以猪肉为例,我国粮食库存...
显示 2665 - 2672 of 3010 条记录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豪宅之声
精品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