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
安徽与上海签订89个合作项目 总额208亿元
人民网上海11月4日电安徽省在此间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期间举行了皖沪企业对接会,会上两地有89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208亿元。其中,投资额最大的为合肥市包河区与上海胜华电缆集团签订的滨湖物流仓储总部经济产业园项目,投资额为35亿元。 对接会上,安徽省副省长黄海嵩指出,上海与安徽两地不同的资源环境,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为来年感地大规模经济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两地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对接会上,安徽省重点推介了涉及汽车、装备制造、化工、轻工、纺织、冶金、船舶、电子、新能源、医药、建材、园区等12类26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308亿元。 自2007年安徽与上海两地签署《皖沪产业合作框架协议》以来,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两省市已着手建立产业合作联动长效工作机制,并通过互通产业经济发展信息、广泛开展皖沪产业对接、搭...
-
上海迪斯尼一期最早将于2014年对外开放
东方网11月4日消息上海市市长韩正1日在“第21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周将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迪斯尼项目的最新进展。记者从另外的渠道了解到,上海正在等待国家发改委的最后批复。 外界普遍关注的上海迪斯尼项目,实际上早就没有悬念,但因为是涉及数百亿的投资,需要履行相应的审核程序。权威人士称,10月中旬,上海迪斯尼项目走完了所有的审核程序,仅剩下国家发改委正式行文批复最后一道程序。不出意外,上海将在本周初拿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一旦收到批复,作为重大项目,上海将展开相应的宣传活动,以为迪斯尼项目营造良好的氛围。 据悉,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上海迪斯尼项目将采用日本迪斯尼乐园建造模式,实行中方控股和分期建造的原则,主题公园项目预计耗资244.8亿元,游乐场部分占地约8平方公里,周边配有超大面积的辐射配套区,一期占地约1.5平方公里,最早于20...
-
世界银行:预测中国今年GDP增长将达到8.4%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世界银行4日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认为,中国正在稳步实现今年8%的GDP增长目标,预测GDP增长将达到8.4%。 世界银行同时发布的《东亚与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区经济半年报》也表示,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带动了整个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预计2009年东亚地区GDP增长将达到6.7%,比2008年的8%有所放缓,但相比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放缓幅度要小得多。 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定期对中国经济进行评估,此前一期报告中,世界银行预测中国2009年GDP将增长7.2%。 世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说,中国政府出台的大规模财政和货币刺激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复苏。中国的内需增长有着广泛的潜力,在政策的刺激下,房地产等市场销售持续回升,消费保持了良好的增长。 世行报告认为,2010年中国很可能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但结构将有所变化。展望今后一段时...
-
中国贸易总额仅次德国 尚需20至30年才能"做强"
“中国还需要20年到30年才能实现贸易强国的梦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3日在《共和国对外贸易60年》《共和国财税60年》成果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裴长洪介绍,我国用60年走完了世界贸易大国的路程。到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次于美国、出口贸易总额仅次于德国。 裴长洪认为,60年的发展不仅表现为贸易规模的扩大,而且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明显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对外贸易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从无到有,从数量极其有限发展到200多亿美元的规模,换取了宝贵的外汇资源,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在出口贸易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口商品结构出现了从农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化趋势,进口商品结构也体现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经过了三次重要变...
-
高盛:中国房价略高但尚未出现泡沫
2009年以来,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价格出现显著上涨,引发市场对于资产泡沫的担忧。尽管如此,高盛公司中国首席策略师邓体顺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认为,中国当前房价估值只是略高,而不算过高,且尚未出现泡沫。 “从绝对水平看,中国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均价仍处于全球水平的低端,但从承受比率看,仍显得略高。”邓体顺指出,当前的房价似乎已经消化未来收入增长的因素。 高盛提供的研究数据显示,过去6年,上海和北京的房价上涨速度已分别超过收入增速30个百分点和80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邓体顺仍倾向于认为,中国当前的房价估值并不算过高,且尚未出现泡沫。 他解释说,一方面,房地产估值相对于其他资产而言并不算过高,“在内地的主要投资渠道中,房地产市场的估值看上去较为合理,尤其是相对今年出现显著上涨的股市而言”。 另一方面,真实需求可能会为下行风险提供缓冲。邓体顺认为,在中国长...
-
上海“大虹桥”起飞 欲成“后世博”时代经济支柱
随着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于10月31日正式揭牌,虹桥商务区正式起航。 虹桥商务区与外滩-陆家嘴金融贸易核心区、国际航运与保税物流核心区等功能区域一同被列为上海服务业发展主要载体的重点区域,表明上海市经济结构转型之路走向全面实施阶段。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的一位常务副主任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虹桥商务区的核心区域功能设计已在进行调研,《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管理办法》也正在抓紧起草中。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所所长杨建文接受采访时表示,相对于航运、金融、经济中心的建设,上海在贸易方面的建设相对薄弱。服务贸易将成为世博会之后撑起地区经济的支柱。相对于浦东,虹桥在地理位置上更适宜长三角地区的联动,有利于发展内贸。不过,杨建文同时指出,虹桥商务区要想实现上述目的,目前还需跨越三重障碍。 大虹桥·背景 上海服务业发展规划出台 “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上...
-
住建部密集调研 楼市优惠政策可能刹车
就在外界热议房地产优惠政策是否存续时,住建部也在为下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密集调研,调研结果很可能影响来年房地产政策的走向。 住建部相关负责人昨日透露,目前住建部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救市政策实行一年来的收效、经过上半年集中释放后明年楼市成交量是否将持续、房价是否过高需要调控等等,调研结果将为下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供参考。 去年的一系列救市政策,使房地产在今年经济整体收缩的格局下孤军猛进,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房价疯涨却也饱受诟病。当全球经济回暖时,房地产业是否将成为政府在经济领域调结构、防通胀的重点,成为近期业内最关心的话题。
-
专家称通胀隐忧未构成压力 应启动资源价格改革
专家认为通胀隐忧尚未构成现实压力当下是启动资源价格改革的良机 在4万亿投资的强力刺激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已基本确立,但通胀预期、产能过剩、全球此起彼伏的“退出”声使得中国经济前景依然充满变数。 在近日举行的“2010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包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内的多位经济学家均建议,在通胀尚未构成现实压力的情况下,应抓住良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同时推进资源价格改革。 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披露信息称,今年后几个月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这一政策信息使得投资者更加关注中央政府将如何“管理通胀预期”。 尽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管理通胀预期”,但贾康指出,其中“预期”二字非常重要,表明我们尚未面临现实的通胀压力。近期财政部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