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从CPI 走势看房产的保值功能
        购房到底能否抵御通胀?不妨做一个大跨度的数据对比,2000-2008年,我国CPI增幅依次为:0.4%、0.7%、-0.8%、1.2%、3.9%、1.8%、1.5%、4.8%、5.9%,而全国房价指数增幅依次为:1.1%、2.2%、3.7%、4.8%、9.7%、7.6%、5.5%、7.6%、6.5%。结果一目了然,每年的房价涨幅都大于CPI增幅(通货膨胀率)。   如此看来,单以房屋增值率衡量,购房铁定是保值的,若再算上租金回率,则就更划算了。可这事没完,还得深入探究一番。2000年以来,我国楼市走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行情,房价持续快速上涨,这是我国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经济高速成长、城市快速推进等多种利好因素共同导致。这种情况在一国房地产发展史上,只能特定的存在,不可能长久如此。   不妨举三个最坏的例子。1990年本楼市泡沫破灭后,至今东京的地价和房价都没能回到当初的水平;1...
    再谈房地产信托问题
        房地产信托是房地产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房地产企业除了信贷、股权、企业债之外的重要融资渠道。房地产信托融资相对银行和证券市场,无疑处于一个较边缘的地位,但房地产信托却始终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且越发活跃和规范。之所以房地产信托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其秘密在于信托融资的科学性、灵活性、便利性。能够解企业融资燃眉之急,能够给委托人带来丰厚的收益,能够担当起房地产融资的补充性渠道,这是信托业的生存之本。   有人说信托业在历史上曾经受到过几次整顿,这是很多信托业不可回避的历史现实,但我们不应顽固拿捏着历史上的几根稻草不放,而是更应善于审视历史。众所周知,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上世纪的70年代末,在刚刚开始打破计划经济重重藩篱的时候,市场经济面临的是法制和制度的一穷二白,直至今日,“制度健全”依然是我们经常挂在口头的话语。可想而知,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二十年,信托业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碰到“深坑”的...
    地产股成鸡肋:“金九银十”濒灭 基金全线龟缩
        核心提示:未来地产股是否还能重拾升势?取决于政策动向,未来一至两个月,地产行业政策出台可能存在相对的真空期,下一阶段市场变动将更多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动。   地产股到底怎么了?   “7.29”暴跌不是地产股厄运的开始,而是结果。若从7月6日保利地产启动的调整开算,则地产股调整已经接近三个月,地产指数距本轮高点已下跌33.5%。   前两个月一泻千里,最近一个月的的地产股也是狐假虎威,边打边退。而今,“金九银十”已然走完一半,地产股的2009是否就此终结?   这不是一个板块的问题,更是整个大盘的问题。   “基金很悲观”   “跟你说实话,基金们很悲观。” 在与理财周报记者交流时,长江证券知名分析师苏雪晶说。而北京另一位券商研究人士直言说,“据我了解,我身边的基金没有一只目前做多地产股,目前该卖的都卖得七七八八了。”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地产...
    报告:房产是我国家庭资产构成中最主要资产
        第一期中国消费金融与投资者教育调研报告27日在首届中国消费金融论坛上发布。报告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投资模式仍有很大改善空间,在我国发展消费金融潜力巨大。   由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开展的本期调研将抽样样本定位在15个城市,收集了大约2100个样本数据。问卷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家庭2008年年均税后总收入接近7万元,为68875元,家庭净财富超过60万元,为607802元。我国城镇家庭在享有日益增多的财富的同时,消费行为和投资意识也在日臻完善。   但是调研中的几个数据仍然透露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投资模式需要进一步改善。首先,调研结果显示,在我国家庭资产构成中,房产是最主要的资产,占比62.72%,而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超过15%。这表明,“储蓄”仍是大多数中国人选择的方式。其次,针对家庭理财意识进行的调研也显示出很多中低收入家庭理财意识的薄弱。数据显示,在低...
    9月再融资已近400亿元 更猛烈再融资还会到来
        尽管许多公司多年不分红,但融资却是数字惊人。从7月开始,上市公司再融资连续三个月“井喷”,7月份再融资额309.49亿元,8月份再融资额319.41亿元,而9月截至目前已接近400亿元。   再融资的公司中,蓝筹股担当了主角。金融地产类公司胃口尤其大,保利地产、首开股份(600376)、金地集团等再融资规模均超过40亿,近日又有万科、招商银行提出再融资均超过100亿,招商银行还打算奔200亿。   众多公司也有再融资意向,特别受所谓资本补充机制新规影响,还有更多金融类上市公司要再融资,这些公司的融资规模绝对不会在100亿以下,比招商银行更猛烈的再融资还会到来。  
    煤企资金对接开发商 两千亿民资暗涌房市
        9月22日,绿城集团以61亿元总价连拿苏州两个地王,造就了中国土地出让史上单价最高的住宅用地。短短20天的时间里,开发商拿地成交的资金量已经超过了400亿,继续扮演着“不差钱”的角色。   但是,目前银行信贷已经收缩、境外热钱也逃离楼市以避险,上半年支撑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的大量资金正在逐渐退却,民间游资却借机兴起。据了解,目前有数以千亿计的天量资金在市场寻找机会,这些民间游资的进入将稳定市场还是加剧泡沫,这无疑是接下来又一轮的谈资。   社会资金占房企资金53.1%   银行信贷收紧和境外热钱流出,在近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已经有所体现。根据统计局发布的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报告,8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5050亿元,其中,国内贷款860亿元,环比减少了25%,利用外资仅25亿元,环比减少33%。   而据《华夏时报》记者统计,在这组数据中,银行信贷部分,即国内贷款...
    保险资金涉足房地产行业利好两大行业
        保险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10月1日开始实施,将为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扫清政策障碍。不过,相关部门还需要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才能进入实际操作。有数据显示,或有数千亿元保险资金可涉足房地产领域。   尽管保险资金曾在上世纪90年代在房地产投资上栽了“大跟头”,但笔者认为,保险资金如果进驻房地产市场将“利大于弊”。   首先,受益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不仅仅是保险公司本身,实力房企也将是最大受益者,一旦房企能够搭上保险巨鳄的资金“航母舰”,将从中受益匪浅。   从长期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目前上海的情况来看,投资商业地产的回报率在5%—8%,比保险资金现在5.5%的投资回报率要高。   而保险资金不可能直接投入一般的企业和一般的项目,将通过优质企业和项目,逐级向整个市场进行传导。保险资金进入对房地产过紧的资金链条...
    房企“扎堆”上市融资 09版圈地扩张潮袭来
        10月2日,恒盛地产将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该公司将是今年第一家登陆H股的内地房企。继恒盛地产之后,福建商业地产商宝龙地产也将于10月9日在香港挂牌上市。   据统计,预计近20家房企有未来在A股或H股上市的计划。融资再圈地,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优势凸显。大型上市房企的扩张行为刺激了地产同行们,房企上市正在形成一股汹涌奔腾的潮流。   房企上市现汹涌暗流   上市、融资圈钱、拿地、扩大规模,这条路线现在成了不少房企梦寐以求的成长模式。   恒盛地产和宝龙地产在国庆节前后的先后上市,让人们看到了房地产公司上市背后汹涌的暗流。“如果这两家地产公司在招股中不出意外而完成上市工作,到10月份今年内地已经有5家成功完成IPO的房企了。”中原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庄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7月份北京金隅和中国建筑的成功上市,掀起了地产公司上市的波澜。   北京金隅7月29日在香港...
显示 4017 - 4024 of 4137 条记录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豪宅之声
精品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