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
明年楼市调控将有保有压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被越来越浓重的“政策烟幕”所笼罩,业内人士和有房屋交易需求的民众,都心急火燎地想要看清方向,却被弄得晕头转向。资本市场也如此,在三季报及国庆长假后部分城市房屋销售反弹的利好驱动下,10月中旬地产股曾连续多日领涨大盘,而10月底至11月初却持续低迷,原因是年底取消房产优惠政策的消息被媒体狂炒不止。 在商品房成交量并未出现大幅下滑、房价依然上涨的情况下,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影响房产和地产股投资者的首要因素,由此可见,我国房地产市场“政策市”的特征是多么的鲜明。在目前形势下,预测和把握政策走势,已成为研究和投资房地产的关键所在。而对政策的关注,不能只盯住房贷政策,即便考虑整个房地产政策也有些狭隘,只有把房地产政策置于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才能理清头绪。笔者认为,继续鼓励首次置业性质的自住需求和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将是明年房地产调控的主基调。 观察经济政策演变,去...
-
明年央行货币政策将更加强调灵活性和均衡性
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加3639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530亿元。10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29万亿元,同比增长34.19%。1-10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92万亿元,同比多增5.26万亿元。 10月份新增贷款量为2530亿元可以说是出乎了很多市场人士的意料。此前,9月人民币新增贷款额为5167亿元,8月为4104亿元。10月份新增贷款出现急剧环比下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年底前我国金融信贷正在收紧。 不过随着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结束的日益临近,年底楼市还会出现一波热销的行情,预计11月和12月份新增贷款量要比10月份高一些,平均月新增贷款量估计在3000-4000亿。全年预计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贷款量将达到9.6万亿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最近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了明年的货币政策趋势:一是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适度...
-
商务部姚坚:人民币汇率问题与贸易平衡状况无关
11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与贸易平衡状况是无关的,把世界经济的所谓失衡,归纳为东亚和中国的出口,美国消费,也是没有道理的。 姚坚表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的出口出现了持续下滑,同时国际市场也出现了比较剧烈的萎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既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出口经营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从本次广交会很多企业反馈的信息看,企业接到的订单还是以短期的为主。因此,企业对于当前经济危机的普遍看法还是谨慎的乐观。 姚坚表示,在当前的背景下,无论是从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促进中国出口复苏的角度,都有必要为企业创造一个稳定、可预见的环境,所以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包...
-
商务部发言人驳斥“中国应当让人民币升值”说
11月16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回答外媒就人民币升值问题提问时表示,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与贸易平衡状况无关,把世界经济的所谓失衡,归纳为东亚和中国的出口没有道理。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是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出了贡献。 针对日本记者的提问,发言人姚坚结合中国对外经济的情况回答了“商务部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提问。 姚坚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的出口出现了持续下滑,同时国际市场也出现了比较剧烈的萎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既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出口经营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从本次广交会很多企业反馈的信息看,企业接到的订单还是以短期的为主。因此,企业对于当前经济危机的普遍看法还是谨慎的乐...
-
10月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5.7% 实际使用外资连续3月增长
据商务部最新统计,10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1亿美元,同比增长5.7%,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15个,下降6.2%。自8月份以来,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额连续3个月出现了增长。 据统计,1—10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163家,同比下降20.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08.7亿美元,同比下降12.6%。 从行业分布看,前10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12.5%,占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的53.75%,制造业吸收外资主要集中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14.48%,占比为40.68%,其中房地产领域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下降26.72%。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月底将召开 宏调六大矛盾受关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在月底召开,如何评价的政策效果,正在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这其中,最具争议的话题就包括宏观调控政策运行下暴露出的六大经济矛盾: 其一,4万亿投资是不是“鼓励”了产能过剩?其二,“保八”是不是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左?其三,经济增长是不是对冲了结构调整?其四,扩大投资是不是加剧了消费不足?其五,信贷增长是不是导致通胀预期的“元凶”?其六,“国进民退”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 这是尖锐的六大质疑。但试想一下,面对呼啸而来的世纪性经济危机,如果没有“4万亿”的手笔、“保八”的决心、对经济增长的强调、大量信贷的支持、基础投资的带动,且不论产能过剩、结构失调和消费不足等问题是否会因此就能改观,在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
-
专家:通胀下房地产市场比股市更值得关注
自2008年11月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有关通胀的讨论一直成为学术界和宏观经济决策层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在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将管理好通胀预期列为四季度宏观调控的重点,说明通胀开始影响中国对宏观经济的决策。 那么,究竟什么是通胀?当前中国是否存在一般意义上的通胀?投资者如何应对通胀预期管理?在此,有必要一一厘清。 中国经历过三种类型通胀 自纸币替代黄金之日起,通胀就一直成为社会各阶层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纸币不同于金属货币,其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是价值符号而已,因而不能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一旦发行过度,必然会导致货币贬值。 国内基本公认的一般意义上的通胀概念为:由于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实际货币需求量,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大幅上升的现象。衡量通胀的常用指标主要有: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价格指数(PPI)和GDP平减指数...
-
社科院预言房价上涨 推“住房价值潜力榜”受质疑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首份住房绿皮书《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09-2010)》,预言在经济回暖的大背景下,明年全国土地价格和住房市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量价齐升。市场火爆不见得就是好事,指标显示,在住房支付能力指数上,北京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得分垫底。但按社科院对35个城市的测算,北京的土地价值潜力排在第二,仅次于上海;住房价值潜力位列第三,依旧是个投资的好地方。 北京住房支付指数年年最低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建立了住房指数体系,将北京、上海、乌鲁木齐、兰州等35个大中城市的最近10年住房市场纳入研究范围。在“住房支付能力指数”中,北京去年以0.34的分数垫底,而且得分年年最低。 按照计算公式,“支付能力指数”大于1,表示支付能力较强;指数小于1,表示支付能力较弱。经测算发现,1999年至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不足,指数都在0.9以下。 其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