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
奥巴马中国行:能否给出承认我市场经济地位时间表
谈气候变化 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当两个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聚在一起时,气候变化问题自然会是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 本月中旬奥巴马访华,气候变化议题将排在中美双方会谈议事日程的优先位置。事实上,包括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在密切关注中美两国元首在气候变化议题上将发出何种声音。 实际上,全球节能减排已到重大关口,中美两国的努力正备受瞩目。10月27日至29日,参议院又重新开始审议奥巴马政府有关气候变化的法案。这部名为《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的法案已于10月6日在众议院通过。白宫希望该法案能在12月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之前获得参议院的批准。目前最迫切的,是由奥巴马...
-
全国首个购房者信心指数发布 6成购房者半年内无购房计划
昨天,新浪乐居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京联合发布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购房者信心指数”,第三季度购房者信心指数总体得分103.3分,信心度处于一般水平,这表明购房者对购房信心不强,仍处于观望态度。其中,北京市购房者信心指数为10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依然未脱离明显观望态势。 研究报告还显示,购房者对目前商品住宅价格水平明显信心不足,得分仅为87.7分。对地方政府调控房地产的态度得分也仅为89.78分。这些数据严重影响了购房者购房信心,调查中,38.6%购房者计划在1-2年内购房,18.9%购房者计划在7-12个月内购房,仅有4成购房者计划在半年内购房。 该指数采用200分标准分制计算,0分表示购房信心度非常低,100分表示购房信心度一般,200分表示购房信心度非常高。 中消协消费指导部主任王前虎认为,该指数的发布对政府部门和开发商对房地产市场的研究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
政策或从明年二季度开始退出 楼市或现调整
龚方雄的继任者李民已经走马上任三个多月,直至近期才首次在媒体面前亮相。从简历来看,李民毫无国外教育与工作经历,作为一名完全在本土成长的外资投行研究主管,李民可谓中国第一人。 与龚方雄和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李晶的“造星式”宣传攻略不同,李民更愿意用“我们团队”或者“摩根大通”打头来阐述观点。 李民在本周四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专访,畅谈未来股市、楼市等投资领域的机会和风险。 政策或从明年二季度开始退出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全球经济都在缓慢复苏,在你看来,中国经济的复苏前景是否乐观?对A股影响如何? 李民:我们经济研究团队预期,受益于出口稳步复苏、私人消费全面回升以及个人住房投资进一步加大,中国经济将于2010年维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为此我们已将中国2010年的GDP增长预测由9.0%上调至9.5%,其中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预期将由今年的-...
-
专家:明年GDP增速达11% 住房需求持续到2015年
出席2009中国国际资本市场论坛的专家6日预计,中国未来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明年经济继续高增长态势,GDP的增长速度可能达到11%左右。 未来通胀危险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预计,今年或明年价格有上涨的压力,但未来中国遇到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李扬说,目前物价正在走高,但这一变化不是什么大问题。现阶段物价如果是正数,企业会有开工的动力,就业就会有提高,经济增长也会比较好。而一旦物价增幅转为负数,企业开工减少,经济启动不起来。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判断,四季度可能出现短期通货紧缩。 明年经济高增长 高盛董事总经理和中国首席策略师邓体顺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式为前高后低。到年底的时候各国央行应该会采取退出策略,但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明年GDP增长速度达到11%是可能的。 宋国青也认为,现在中国...
-
专家表示:房地产开发环节不必再推新政策
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末提出的一系列房地产优惠政策属于短期应急政策,目前来看,房地产行业在特殊时期的保增长任务已经完成,这些优惠措施在年底到期后可以结束。 李慧勇说,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明年也没有必要在房地产开发环节再推出新的刺激方案。 就在市场对政策走向猜测声四起之时,各地区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不同方向的走势,成交量、成交价均有不同幅度的变化。交易双方有的希望搭乘优惠政策“末班车”得到一些利率和税收的实惠,抓紧最后时机购买或者出售房屋;而另一部分则期盼在优惠政策到期后,房价能够下调,因此选择继续观望。 房地产行业具有双重身份,既担负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使命,又扮演着消费拉动内需的角色。再加上其产业链较长,从上游的钢铁,水泥等到下游的广告、销售等一系列服务,大范围深层次拉动第二、三产业的经济回暖。在我国经济遭受全球金融风...
-
学者撰文:中国退出或收紧政策不需要从加息入手
与发达经济体不同,中国的经济政策调整可能很难找到一个时间节点。中国的政策调整更可能从数量型工具开始。在西方,利率调整被认为是关键信号。但可以预期,我国的政策收紧将从窗口指导开始,再到货币市场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这中间可能会伴随收紧项目审批,其后才会是进入加息周期。如果只看到中国在美国之后加息,就认为后于美国调整,有失偏颇。 美联储并未调整利率,但给出了调整利率的先决条件。满足这些条件可能还需要半年左右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包括中国在内的率先复苏国家将要承担更多的政策调整压力。中国政策面或许面临先于美国调整宽松政策环境的需要。 美联储这次议息会议,如市场预期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至0.25%不变,原本没啥悬念,但还是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以色列、澳大利亚和挪威的央行已...
-
全球加息或进入预备阶段 低利率还将持续六个月
今日,欧洲央行及英国央行的利率决议将相继出台,如无意外,低利率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对此市场早已了然于心。然而,在各国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加温的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究竟还能走多远? 低利率还将持续6个月 当地时间11月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10∶0的投票结果一致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维持在0-0.25%区间不变。这一决定可以说是毫无意外可言,同时美联储表示低利率的大环境至少将在未来6个月内得到确保。 而对于今日将公布的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利率决议,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和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认为,欧洲央行及英国央行都会继续维持低利率。“欧洲央行可能会出于维持资源价格稳定的考虑,在利率调整方面先于美国和...
-
刘世锦:明年下半年通胀压力增大
由经济参考报主办的“后危机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反危机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周年高峰论坛”5日下午13:30开幕,论坛围绕宏观调控与经济运行、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明年下半年通胀压力增大,可增加政策的灵活性。 物价判断现在有比较大的分歧,我认为明年上半年应该说没有很大的问题,在3%左右可能性很大,但是年终以后这个走势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一定非要账上去,但是价格上去的压力会增大。有些人做预测的时候觉得可能会超过5%,这个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总判断就是上半年还是比较温和的,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年终以后的压力可能会增大,会不会出现一个我们称其为通胀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因素。 过量的流动性会影响对资金的支持并加大金融风险。流动资金进入金融资产领域现在很方便,资产价格和物价的上升有可能会相互推动,有人预期将来物价会上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