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任志强:明年楼市仍将供不应求
        在昨日举行的2009年地产金融年会上,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再抛惊人言论,从其分析的明年楼市供求关系,及目前体制下的出地出让现状,似乎均可以得出结论,明年的房地产市场仍将进一步向上。   据任志强介绍,到目前为止,北京今年已出让654.4公顷土地,完成今年计划的51%,“今年很难完成计划了”。同时北京商品住宅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700亿,“我们历史上全年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最高收入是570亿元,和历史最高纪录相比,地价增长了1.3倍,9月份当月土地溢价值达到129%”。   全国范围内,9月份楼面地价环比上涨37%,而同期房价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8%,比上个月环比下降了0.1%。根据任志强掌握的数据,今年二季度,全国拍卖的土地中37%的土地溢价超过百分之百,三季度57%的土地溢价超过百分之百,一半以上的土地是以超过地价百分之百的比例出让的。   “土地价格对于未来房地产价格具有...
    潘石屹:未来的建筑是什么样的
        建筑、城市规划都是为人服务的,而今天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包括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我们的建筑和规划能不能跟得上这种变化?要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这种变化呢?这是我这两年的一个困惑。   在十几年前,我们提出了“SOHO”的概念,引领了一阵子的潮流,当时出现了无数的学习和模仿现代城、SOHO及公社的建筑。十年过去了,社会进步的速度让人吃惊,再也不能简单地用“SOHO”这种词语来概括这种变化了。大千世界的形态本身就是千姿百态的,是多维的、流线的、丰富多彩的,看一看我们身边的植物、动物,甚至河流、山脉、鹅卵石等等,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复杂和丰富远远超过我们所能表达的范围。因为受技术水平和信息的限制,人们不得不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成为一维、二维、三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表现在图形上就是直线、平面和立方体。在社会问题上也是简单地把人进行分类管理。今天技术的进步和信息...
    任志强:商品房不是普惠消费品
        中国几乎全民都在讨论商品房房价,似乎商品房已成为了全民皆可购买的普惠式消费品。其实就连发达国家,如美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都是要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梦,又何况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刚刚有十年的市场化商品房的历史,每年的商品房交易量(含二手房)不到城市家庭户数的5%(按套计算),更谈不上是一种市场中普遍意义上的消费品了。   经济学认为收入决定消费能力,因此有了衡量房价合理性的房价收入比之说,也有住房消费可支付性指数等计算方式,但什么是收入则有不同的定义。   经济学认为收入(income)是指一定期限内的工资、利息、股息和其他有价物品的流入(包括附加福利、拆迁补偿、各种补贴性收入和政府转移支付的收入)。   其中部分收入,如利息或红利等则来自于财富。财富(wealth)是指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资产的货币净值。注意,财富是一个存量,而收入是单位时间中...
    郎咸平称:只有"第四驾马车"才能拯救中国经济
       一年多前,我们的股市跌了,楼市也跌了,找工作困难了,我们心里很迷茫。当别人都在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不好了,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你觉得可能是吧或者应该是吧。然而,当美国尚未走出危机的阴霾,我们却发现2009年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股市上涨、楼市热销、车市火爆,2009年以来,这是否说明我国经济已经回暖?可我们却是越涨越发慌。经济好像并没有真的好转,危机好像过去了,可是往日的繁荣也离我们远去了。这个萧条经济究竟怎么了?从2008年10月份开始匆忙地开出了六大药方救市,如今已近一年过去,收效甚微。   郎咸平在他的新作《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一书中指出,萧条经济的本质并非读者心中所想的百业萧条、哀鸿遍野、遍地失业那么简单。相反,萧条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但是这些机会并非俯拾皆是,而是汇集成了一些特殊的亮点,等待有心人去发觉。   我们在产业链的下游 ...
    陈萧耿:国进民退已然 适者生存有路
        序 在经济大潮中"国进民退"的现象已经凸显:山西煤老板群体性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国有企业;日照钢铁被山东钢铁重组;房地产行业央企大拿,总价排名六成高价地块都为国企所得......面对这种现象,民营企业应该何以自处?就这个问题,豪宅网总编朱晓红采访了民营企业家浙江圣大建设集团董事长陈萧耿.现以对话录的形式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圣大集团董事长 陈萧耿       图文/ 豪宅网总编 朱晓红)   朱晓红:陈董事长,您好!有人说,现在的形势,对民营企业而言是:连雨不知夏已去,一晴方觉秋已深!这反映着一种悲凉的情绪,不知您对当下民营企业的处境怎么看?   陈萧耿:"国进民退"的现象在总体上看是存在的?为什么会这样?我看有实力较量的竞争原因,也有政策倾斜的原因.对于民营企业生存的大环境,我们希望得到改善,但不能依赖.而是要学...
    张庭宾:纸币危机与房地产泡沫已成最大隐患
        “十一”长假余兴未了,其间发生了两件颇出人意料之事。   一是国庆大阅兵所展示的强大军事实力,除了军事迷以外,它给了大多数国人一个惊喜,似乎一夜之间中国成为了世界军事强国;第二个令很多投资者意外的是,节后开市首日,上证指数大涨132点,让节前谨慎持币过节者后悔不迭。   对于节后股市大涨,市场分析人士提出了种种自己的技术理由。不过,笔者却在想一个有趣的问题——中国军事实力的飞跃,即国家捍卫领土与主权能力的提升,与节后首日的大涨,是否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换言之,正是大阅兵,使得我们可以在更广视野中分析中国未来,想到日常会被我们忽略的,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恰恰是这些因素将决定中国股市的大底与大顶——使我们能“登泰山而小天下”,从而能够发现传说中的“滚雪球”的长坂坡。   军事安全常常在分析金融市场时被忽视掉,殊不知战争才是彻底击穿一个市场底部的最霸道力量。1982年4月底,英...
    易宪容:房产市场或入新收缩周期 六大因素影响
       资料图: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 中新社发 陈代述 摄   住房按揭贷款会否收紧、楼市是否会陷入“有价无市”等六大因素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向影响深远,但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将可能陷于“停滞不前”的僵持格局,甚至还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收缩周期。   “十一”黄金周的国内楼市,并未见到火爆景象。但透过房价的节节攀升、住房销售快速下降、房地产开发商叫嚷“无房可卖”及各地地王频出等市场现象可以发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将可能陷入“停滞不前”的僵持格局,甚至还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收缩周期。   依笔者之见,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主要将取决于以下六大因素。   一是今年上半年极度宽松的信贷政策是否还会延续。从目前来看,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实际上,从今年7月份开始,每月信贷增长已下降到约3500亿元,央行也开始对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微调”。一旦今年下...
    潘石屹: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认为自己不行
        潘石屹上海攻略   潘石屹气质中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没有架子,但你觉得他就是个名人。当他和一堆人同时走进来时,你能轻易地辨别谁才是主角。   十几年来,他在北京盖着很别致又很波普的房子,个人形象精致得有些坎普,却信奉极简主义和扁平化管理,不嗜烟酒咖啡,信仰爱,会一直很技巧地说出不违反主旋律、不惹恼民意却也让人觉得真诚的话。   2009年的夏秋之交,他和他的SOHO以24.5亿元买下上海南京西路的东海广场,近乎完美的地段,加上优惠的价格,让这位信仰实用主义的地产商人感觉很爽。   潘石屹说,他是以一种敬畏的心态走进上海滩的。但一旦进来了,就是有备而来。他在多个场合讲述了林肯的故事——男人腿要多长?能够着地就好。“结结实实踩在地上”的定位,意味着SOHO中国在闯进上海滩之后,仍然坚持其紧贴市场、为本土创业者服务的理念。   他能成功吗?   倾听老潘神侃   潘石屹和他的S...
显示 1713 - 1720 of 1792 条记录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豪宅之声
精品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