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上海11月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速超100%
央行上海总部于昨天下午公布了一组本市11月份各项信贷数据。当月,上海个人住房贷款结束了几个月来环比下降的趋势,较10月份多增15.8亿元。较去年11月相比增速超过100%。 个人住房贷款环比多增 这个年末有点不寻常,一般而言,银行在10月份过后,放贷的幅度会大幅减少,以给来年预留空间。而在房贷市场上,这样的历史经验并不成立。 央行上海总部昨天数据显示,11月全市人民币个人住房贷款新增107.4亿元,较上月多增15.8亿元,同比多增119.8亿元。 数据给出了两点基本判断,自今年8月份上海房贷创下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高位。9月份住房贷款环比减少26.26%,10月份再较9月份减少35.02%。而11月份房贷数据环比开始上升,央行表示这主要源自“近期本市住房交易量上升的影响。”当然,这也和优惠措施取消预期有关。其次,11月人民币住房贷款同比多增119.8亿元,这...
-
年末敏感期 银行对明年房贷优惠尚无“方向”
在央行公布11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为2948亿元之际,记者对沪上主要银行明年的个贷计划进行了了解。明年个人房贷优惠政策会不会继续?审核时会不会延续今年下半年以来从紧的风格? 大行:敏感时期不谈房贷 进入第四季度的尾巴,尽管信贷缩量,但流动性暂时无忧,已是业内的普遍共识。 从官方口径上说,沪上各大银行均表示:当前各分支机构的优惠政策仍将延续,还未接到相关变动的信息。 但随着二手房营业税的免征期恢复至五年,其他的楼市政策牵动了不少市民的神经。记者从四大国有银行了解到,各家银行暂时都没有收到上级部门对房贷利率进行调整的通知和相关信息。从理论上讲,当前首套房首付二成,仍可获得基准利率七折优惠。建行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复征二手房营业税主要针对和冲击的是投机行为较为明显的二手房市场,增加的是交易成本,对于银行的放贷行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与受政府扶持的首套房相比,二...
-
住房政策趋紧 上海房贷中介签约额年末迎高峰
税费办理可在贷款审批完成后 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从两年恢复至五年,加剧了沪上二手房交易市场的末班车效应。《每日经济新闻》昨日从沪上知名房贷中介凯弈投资公司处获悉,12月1日~10日短短10天时间,该公司贷款签约额就已经突破2.5亿,比上月同期上涨了25%。 12月签约额将破6亿 凯弈投资副总经理赵炜认为,由于此前市场预期许多楼市优惠政策在明年调整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许多客户赶在11月底之前签署了买卖及贷款合同,争取在12月放款,这样就能赶上今年楼市政策的“末班车”。 凯弈投资房贷签约量在11月已迎来小高峰,该机构11月的贷款签约金额超过6亿元,较10月环比上涨近40%,成为近3个月以来该机构业务增长量最大的一个月。 “虽然许多中介公司都表示12月的二手房源及成交规模双双下滑,但由于贷款市场反应的滞后性,凯弈12月的签约规模依然较大。”凯弈投资副总经理...
-
沪11月个人房贷增速加快
11月沪上个人房贷继续上升势头。12月14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11月货币信贷运行数据显示,受近期上海住房交易量上升的影响,11月上海人民币个人住房贷款新增107.4亿元,较上月多增15.8亿元,同比多增119.8亿元,其中新建房贷款和二手房贷款分别增加54.3亿元和53.1亿元。 外汇贷款增长较快 与个人房贷相比,个人汽车消费并不逊色。11月上海新增个人汽车消费贷款11亿元,较上月多增0.9亿元,同比多增8.4亿元。 受个人房贷和汽车消费贷款增速较快推动,11月中外资银行新增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119.7亿元,较上月多增21.6亿元,同比多增129.4亿元。 11月沪上银行人民币贷款小幅增加。当月上海新增人民币贷款47.8亿元,较上月多增99.6亿元,同比少增192.6亿元。按机构分,中资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5.3亿元,同比少增243.1亿元;外资银行贷款增...
-
沪上房贷“盛宴”开席 开发商“移花接木”玄机重重
个贷市场,大行长袖善舞。 “我认为,11、12月份的按揭贷款增量都将在1000亿元以上。”12月14日,一家股份制银行零售信贷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位负责人透露,10月份金融机构按揭贷款增量为1230亿元(而去年同期为负增长),占当月居民户贷款及个人消费性贷款增量的78%和90%。据此推算,11月份的按揭贷款增量约为1800亿元。 而大行在信贷结构调整中,“加仓”房贷的迹象明显,工、农、中、建四大行在10月份的按揭贷款增量中占到63%,占当月四大行全部贷款增量(1374亿元)的56.7%。 不仅个贷,房地产开发贷款“深受商业银行喜爱”。 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48170亿元,同比增长44.2%,其中,国内贷款8994亿元,增长40.2%;与9月末相比,国内贷款在两个月内增加了804亿元。 这下乐坏了开发商。 1...
-
银监会部署四项信贷管理新规 优化风险管理
并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尽快用新的办法切实管理贷款发放和优化风险管理工作。 近日,由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主持的银监会第90次主席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已出台)、《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已出台)、《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执行、出台情况的汇报。并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尽快用新的办法切实管理贷款发放和优化风险管理工作。 对于执行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事项,银监会为此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并提出了5点要求。一是要从合同文件着手,抓好借款人和受益人等依合同联合鉴证验收进度及质量这一关键环节。 二是各监管部门要把《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执行情况作为2010年现场检查的重要内容,重点查处借款人违反规定,化整为零规避贷款支付等行为,以推动新规的落实和执行。 三是要尽快修...
-
银行今年对地产业授信4000亿元 成高房价幕后推手
进入2009年以来,银行开始热衷于与房地产企业签署授信协议。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10日,今年有17家房企与银行签署了授信协议,授信总额接近4000亿元。这一数字几乎与60余家中国房企的直接融资额相当。 但这样的授信额和银行为房企提供的资金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房地产企业从银行获得的开发贷款为9119亿元,同比增长53%;个人按揭贷款6163亿元,增长幅度高达119.7%。 对此,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表示“授信的多少,没有实际意义,而授信的额度就是一些高管拍脑袋决定而来的,很多房地产公司根本无法用完这些信用额度。这只会间接推高房价。”
-
二、三线房地产股:中长线机会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城镇化”,将给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为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上市公司以及有房地产业务在二、三线城市的上市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政策提供发展空间 城镇化发展为中国经济指明了一个发展方向,并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城镇化将加速二、三线城市(中小城市和县级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类住房开发,相关房地产股将从中受益。而且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土地的供给并不紧张,因此土地获得的难度相对较低,成本较为合理。如果未来的政策促进众多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将给这些二、三线房地产上市公司提供一个地价稳定而需求稳步增长的理想发展环境。 二、三线城市房地产需求结构又总体表现良好,主要是刚性和改善性需求,如此在城镇化进展和城际地铁轻轨建设提速等有利因素的驱动下,房价上涨潜力较大,因此,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将具有更...